90后女记者新书因涉抄袭遭下架 ,网店卖家:有售复印版,需要不?

抄袭为不法者带来短期利益,却对网络文学的长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书,全文52篇文章39篇与他人微博有雷同,该书作者名为曹萍波,湖南电视台女记者,90后作家。除了写书外,公众号上,曹萍波每篇的阅读量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多万。

正是这样一位“网红”作家记者因为抄袭惹上了官司,被推向风口浪尖。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媒体原创内容,抄袭、洗稿案例比比皆是,侵权事件屡禁不止。如今,在利益的驱使下,抄袭现象让原创内容的生产受到极大的打击,受害人维权也变得极为困难。

图为 曹萍波

90后女记者涉嫌抄袭,全书52篇文章39篇与他人微博雷同

被抄袭的是一位70后媒体人,真名杨云苏,笔名为故园风雨前,通用于微博微信端。事情最早要追溯到5月30日。杨苏云于微博端发文斥曹萍波抄袭,称《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书中,共集纳52篇文章,包含与本人帖文有雷同语句的占39篇。

具体抄袭内容可见杨云苏6月4日于公号的发文《曹萍波——匪夷所思》。

除了写书和写公号外,2016年8月起,曹萍波还在《三联生活周刊》开设植物随笔专栏“物候志”。

对此三联周刊通过微博作出声明,表示对@故园风雨前指称@曹萍波著作《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书抄袭侵权一事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曹萍波曾为本刊微信公众号《物候志》专栏撰写稿件。根据故园风雨前向本刊提供的资料,我们对曹萍波在《物候志》发表的文章进行了比对。经不完全统计,其中有26篇52处存在语句相似或雷同。作为第三方发布平台,本刊已在公众号将这些稿件全部删除,并将在未来加强稿件审核,保护创作者的著作权。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也对该条微博进行了转发,附文:“我们欠@故园风雨前一个道歉!我既代表我个人,也代表《三联生活周刊》向@故园风雨前郑重致歉!敬重文字,尊重版权,是我们这一行生存之根基呀。”

面对基本坐实的抄袭证据,曹萍波也无意反驳。6月3日,该90后女记者于微博向杨云苏道歉, 表示因法律意识淡薄在摘录杨云苏微博文字时未注明文字来源,此后还专门飞往成都,向杨老师当面道歉,会尽力赔偿损失。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曹萍波回应称,针对被质疑“抄袭”一事,自己已通过微博发布道歉,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法律。杨云苏也表示,除非有什么大进展或大变故我需要再提,从今日起那件事就暂时放下了。

原书被通知全平台下架,盗版仍然猖獗在售

至此两人关于此事的表态告一段落,然而抄袭带来的后续影响仍在发酵。

杨云苏在维权时,曾向曹萍波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发出律师声明,要求立刻停止刊印发行《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书,召回已经销售、预售及在各渠道正在销售的该书;公开并书面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同时也提示所有第三方包括并不限于各大销售平台立即停止对《万物》一书的售卖、刊登、传播。

据北青报报道,6月4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官微贴出了下架通知函:“由我社出版、发行的《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书号978-7-5404-7839-1,定价:39.9元。因版权存在争议,现通知全部下架召回。请各大网站、新华书店、民营经销商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下架,并安排退货事宜。”

然而蓝鲸在查询时发现,淘宝京东平台上部分店家该书仍处于在售状态。

一位店家对蓝鲸表示:“书籍下架目前无货,我们也未接到相关的到货时间,如您比较喜欢此书籍建议您收藏下,并随时关注页面信息,以便到货后及时抢购。”

随后蓝鲸又联系到另一家在售该书的网店,对方称:“有售复印版本,由于出版时间过早,原版绝版了,小店书本是原版扫描成PDF高清打印的,内容与原版一样。封面彩色,内容黑白,70G标准办公用纸,不透墨,字迹清晰,胶装成册。另有百万图书库供您查询,只需提供书名作者即可。”

当蓝鲸询问是否知晓该书因版权问题已被召回时,店家未予回应。

相关律师对蓝鲸表示,若法律上已经鉴为抄袭行为,那么淘宝店家在售该书籍,属于对原书作者著作权的侵权行为。

根据刑事二百一十七条,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视数额大小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利益多维权难,抄袭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自媒体的原创内容,抄袭之风屡禁不止。今年5月,作家毛利发文怒斥微信公号“胖少女晚托班”洗稿抄袭,此事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毛利表示,对方对自己原创内容的篡改、摘录、删减,已经在半年内靠洗稿,做到母婴类第二大号,洗稿有产业链,只要稍稍走红,已经有公司准备好接盘了。今年年初,六神磊磊在其公众号上连续发文,称“周冲的影像声色”等自媒体大号存在“洗稿”的情况。

对于文学作品和原创内容的的抄袭侵权行为,人民日报曾经多次刊文批评。

人民日报表示,从行业整体看,抄袭为不法者带来短期利益,却对网络文学的长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抄袭就能赚钱,谁还会认认真真伏案写作?如果雷同也能赢得声誉,谁还会苦心孤诣构思情节?更重要的是,一旦风气受到污染,首先腐蚀的就是年轻作者的成长环境,消耗的将是整个行业的未来前景。

人民日报强调,法律是维护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从严执法、改善诉讼环境,是制裁抄袭行为的根本手段。此外,我们还要有更多元的途径,比如通过行业协会做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等方式,让从业者不敢抄。

法律之外,只有全行业、全环节上的“零容忍”,才能扭转抄袭剽窃的恶劣风气,真正打造出有利于创造创新的文化空间——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迫切需要这样的“重锤”。

正如上述杨云苏案例中,要找出曹萍波每一处的抄袭痕迹需要耗费巨大精力,因此许多原创作者普遍反映,“维权费用高、流程复杂”,于是“忍气吞声”成了无可奈何之选。

抄袭现象出现已非一日两日,屡禁不止无非是利益驱使,在原创内容日益稀缺的今天,如何有效的保护作者的权益是首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