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百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终于迎来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
在总额高达100万亿的金融机构资管产品中,徒有理财产品之名,实为高息存款、需要刚性兑付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的巨大威胁。资管新规按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将重塑现有理财产品格局,并对A股市场的资金面带来重大影响。
实行净值化管理,理财产品销售难度陡增
新规第18条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
过去,部分资管产品采取预期收益率模式,过度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所投资金融资产,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及时反映到产品的价值变化中,投资者不清楚自身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而缺少风险自担意识;而金融机构将投资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的部分转化为管理费或直接纳入中间业务收入,而非给予投资者,也难以要求投资者自担风险。
这条规定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影响重大。据华宝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2.17万亿的表外理财中,约有80%-85%以上为预期收益型产品,其余的净值型产品计价方式也大部分不符合新规对净值计算的要求。
实行产品净值化管理,意味着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将类似于公募基金,投资者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到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但对于银行来说,产品净值化管理将对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压缩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促使银行理财产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估值方法上,新规并未一刀切地要求所有资管产品使用市值法计价。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封闭式产品,新规允许其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新规仅允许“封闭式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计量,实际范围仍较窄,尤其是货币基金不包括在内,此举将导致各类资管机构不能新增设立开放式货币类产品,现有货币基金产品稀释性增强。
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风险偏好趋降
新规第2条明确禁止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新规第19条明示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和惩处方式:包括违反净值确定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并规定分类进行惩处。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刚性兑付,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纠正并予以处罚。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华宝证券研究报告表示,资管行业进入全面净值化、去刚兑时代,要尤其重视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产品前做到充分了解产品风险、收益属性。卖着尽责,卖着自负。重视客户分层,从以往的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向基金与银行配合进行客户分层和产品匹配的模式进行。还要重视对于代销机构销售人员的培训和服务等。
禁止多层嵌套,A股资金面短期承压
多层嵌套、通过资管计划进入股市的不规范资金将逐步撤出市场,A股市场短期面临资金压力;但从中长期而言,资管新规将有望有效遏制金融领域内资金空转和庞氏骗局,促使金融资本更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而为A股市场引入源源不断的中长期合规资金。
新规第22条规定,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
资管产品多层嵌套,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导致底层资产不清,也拉长了资金链条,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大量分级产品的嵌入,还导致杠杆成倍聚集,加剧市场波动。
此次新规从根本上消除多层嵌套并限制通道业务,不仅意味着银行资管产品委外只能给公募基金,而且还将迫使通过理财产品间接流入股市的资金撤出市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以往的资管产品会借助信托通道以及多层嵌套方式流入股市,在去通道化背景下,这部分资金将面临清出的压力,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入市资金减少的情况。但长期来看,市场规范程度提升,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