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学大教育回归始末,未来路在何方

市场普遍认为,*ST紫学置出学大教育,这不仅是*ST紫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学大教育现实意愿。

自从学大教育从中概股回归之时起,它就一直没有摆脱多舛的命运。回归不到一年,上市公司被戴帽,转年间,学大教育又两度被出售。对于*ST紫学与学大教育,外界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4月9日,*ST紫学(000526.SZ)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据报告显示,2017年*ST紫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28.12亿元,同比增长115.1%,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0.24亿元,与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作为*ST紫学核心资产的学大教育,2017年度收入28.17亿元,同比上升10.21%,利润1.38亿元,同比上升83.42%,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经历诸多困难的*ST紫学似乎终于缓过一口气。

对于*ST紫学和学大教育,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双方未来将会是什么走向?记者联系到学大教育CEO金鑫,请他对外界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

开源节流,保壳摘帽

作为深耕课外培训行业多年的教育品牌,学大教育在K12的赛道上属于头部梯队,2015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学大教育谋划回归A股,希望能与紫光集团发挥协同效益。

据金鑫回忆,根据当时的设计,学大教育回A股将分为两步走。首先,银润投资筹集现金快速完成学大教育私有化。与此同时,银润投资以19.13元的价格向不超过10个发行对象开启55亿元定向增发,如果一切顺利,学大的创始团队、股东,将进入到上市公司成为它的股东。2016年初,银润投资向大股东借款23.5亿,学大教育完成私有化,回归第一步顺利完成。

原本的方案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不仅能够填补私有化的借款,公司账上还会有近50亿的现金,紫光学大可以大展拳脚。但是2015年夏天资本市场开始剧烈震荡,对第二步的定向增发产生了一定影响,经过数次的努力未果之后,紫光学大终止了定增方案。定增失败,23.5亿的高昂的债务加上每年8000万元左右的利息,让上市公司寸步难行。而且因为2015年的并购中介费用导致银润投资当年亏损,2016年财务并表时,只并入了学大教育2016年下半年的财务情况,上市公司再次亏损。

据金鑫介绍,2016年上半年学大教育盈利1亿左右,下半年亏损了近2200万元,全年净利润7800多万。然而并表只并入了学大教育亏损的部分,所以导致连续两年的亏损表现,紫光学大被戴帽。

谈及2017年的业绩表现,金鑫表示,虽然学大教育从15年开始连续三年业绩上涨,但想要使上市公司被摘帽,仍需要较大幅度的利润提升,所以提升净利润成为2017年的首要工作。

首先对教学产品进行调整,学大教育的特色是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学,小班课相对较少。2017年,在保持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下,学大教育将小班课的课程占比提高。相对于一对一辅导,小班课的毛利相对高一些,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

其次是降低扩张速度,按照学大教育历年的扩张速度来看,每年增设校区为60、70家。对于新增设的校区来讲,第一年投入大、盈利薄,想要实现盈利非常难。为了削减开支,提升净利润,这个数量被减到20家左右。

学大教育2017年净利润完成大幅度增长,并入*ST紫学财报后,扣除*ST紫学8000万的债务利息,依然能够保证盈利,为*ST紫学摘帽打下了基础。

在谈及学大教育两度被出售的看法时,金鑫表示,背负18亿元的高额债务对上市公司是很大的压力。2017年*ST紫学两次资产重组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现在天山铝业的出现,或许能够打破这一僵局,市场普遍认为,*ST紫学置出学大教育,这不仅是*ST紫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学大教育现实意愿。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尚需等待。

投资、建校两步走,产业再布局

在*ST紫学4月9日发布的公告中,除了2017年年度报告和摘帽申请之外,另有两份公告需要注意,一份是学大教育拟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一份是学大教育关于申请K12业务对外投资额度的公告。

从这两份报告中可见,学大教育在2018年会有更多动作。这一点,金鑫方面也给予证实。金鑫对蓝鲸教育表示,2018年,学大教育将恢复正常的扩张速度。鉴于《民办促进法》与四部委发文背景下,根据各地方的具体政策,或是设立培训学校,或是子分公司形式不超过69家学习中心。

在学大教育拟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中,学大教育拟联合专业投资机构思佰益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思佰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教育产业投资基金。金鑫表示,该基金投资方向将专注于教育及相关行业的早期及成长期投资机会,重点投资创新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