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缩水1400亿,温氏股份靠多元化“补损”成效待考

截止3月20日,温氏股份(300498.SZ)收盘价为21.24元/股,较19日收盘价格20.92元/股上涨约1.53%。以当日股价计算,目前温氏股份市值约为1109亿元,较其2015年上市时高达2500亿元的市值,两年多时间,缩水近1400亿元。

蓝鲸产经记者致电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对方称会有其他工作人员对接此事。随后,记者致电上述工作人员并发去短信,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营销专家路胜贞告诉记者,市值的缩水,很大程度上与其2017年业绩预告和对2018年增长前景的收窄有关。温氏这几年在乳业、农牧、金融、动物保健、海鲜等多个项目扩展上实施产业链拉长,但是增长并不明显,生猪养殖项目盈利亦不明显。

此外,他还表示,同类企业双汇进口猪肉不断加大,加上同行企业成本下降影响,导致市场对温氏的增长前景不看好。

业绩低迷

2018年3月5日,温氏发布2月份的商品肉猪的销售情况。2月份,该公司销售商品肉猪122.70万头,收入19.44亿元,销售均价13.46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31.43%、-38.19%、-10.56%,同比变动分别为-2.48%、-23.40%、-19.88%。

温氏对这组数据解释为,受春节假期的影响,终端市场需求疲软,恢复较慢,商品肉猪出栏量减少;2月份销售天数较其他月份少,当月销售量相对下降。同时,受国内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销售均价环比下降。2018年2月商品肉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销售均价同比下降。

而路胜贞认为,猪肉行业目前的情况是,同行业在自有养殖的基础上,都在逐步增加更便宜的美国进口猪肉,来降低成本,所以在肉类产业上,温氏遇到的已经是国内外的竞争。在2017年这个现象就已经很严峻,2018年进口猪肉对内的冲击会更大,尤其是在目前,国外政治倒逼国内市场的背景下,畜牧业整体上都遇到了类似问题。“这是一个宏观的环境问题。”

此外,温氏还为业绩做出解释,除去养猪业务的影响,2017年上半年活禽产品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特别养鸡业务受到严重冲击,商品肉鸡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19%,养鸡业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

记者翻阅其2017年半年报发现,该公司销售商品肉鸡3.81亿只,同比增长4.65%;收入59.16亿元,同比下降26.30%。

畜牧业专家郭会勇曾向记者表示,温氏股份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因为黄羽鸡业务受到较大的冲击,因为猪肉方面的盈利与2016年应该是差不多的。“2016年猪肉利润高,但是2017年销量高,整体拉平了。”

业内人士指出,温氏商品肉鸡为黄羽鸡,其整条产业链都在公司内部,在新的一年可以通过减产解决问题。但是白羽鸡行业就要持续低迷一段时间,因为白羽鸡通过减产解决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其产业链环节较多,每一个环节都是亏钱的。

纵向发展求突破

记者翻阅温氏历年财务报表发现,2015年和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2.37亿元、593.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2.05亿元和117.90亿元,增长非常明显。

但是其2017年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收入约为556.57亿元,同比下降6.23%;营业利润约为72.34亿元,同比下下降4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7.70亿元,同比下降42.58%。

温氏表示业绩下滑是因为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温氏的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8.59%,虽然养猪业务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商品肉猪销量同比增长11.18%,销售均重同比增加3.65公斤/头,但不足以抵消销售均价下降的影响,导致公司商品肉猪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温氏业绩下滑也暴露出畜牧业产品过于不可控,如果出现不可控因素,会导致企业严重损失,所以温氏在此前就已经开始寻求多方发展。

2016年温氏在乳业方面寻求转型,其连州温氏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项目已建设完成,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大旺乳业公司项目也基本完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奶牛存栏2.08万头,报告期内共销售原奶4.29万吨,乳制品1.28万吨。原奶及乳制品销售收入3.90亿元,同比增长16.80%。

早在2015年10月温氏还探索开展生鲜食品流通连锁经营业务。2016年温氏共签约门店75间,已开业56间,主要分布在深圳市,目前各生鲜门店运营状况良好。2016年公司负责生鲜业务的下属公司广东温氏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收入为1.06亿元。

路胜贞认为,温氏股份为扭转颓势,主要以增强纵向业务为主,扩圈增大养殖基数,增大养殖厂、扩展屠宰等上下游业务,来维持增长,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成果出现较慢,因为前期多是处于投资培育阶段,所以效果不是很明显。(蓝鲸产经 杨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