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老大收购老三20%股份 限输令迫企业收缩整合

11月 20日,科伦药业(002422)发布公告,已收购石四药(02005)股份超过20%,科伦药业将推荐董事进入石四药董事会。业内认为限输令等医改政策正在导致输液市场巨头加剧整合。

11月20日,科伦药业(002422)发布公告称,截止2017年11月17日,科伦药业合计持有在香港上市的石四药集团(02005)20.0497%股份,公司将提名董事进入石四药集团董事会,对石四药的投资将按照权益法进行计算。

这是国内输液领域老大对行业老三长期跟踪投资的结果,而两者的联合意味很多,行业未来走向也耐人寻味。有业内人士认为,输液市场行业大佬整合加剧,而造成这一切的重要原因来自于国内政策的压力。

国内行业集中度太低

这则新闻让人产生了诸多疑问。

首先,刘革新率领的科伦药业在持股上对石四药集团步步紧逼,追求已经持续了5年,可是,到目前为止,科伦药业虽然对石四药持股20%,但距离第一大股东曲继广控制的36%仍然相差甚远。花这么大力气、这么长时间,做一个二股东,又何必呢?

根据石四药去年的年报,石四药集团董事局主席曲继广通过本人和他掌控的中华药业实际控股该公司35.62%,为第一大股东。在按规定披露的其他持股超过5%的股东中,还有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和其控股公司)持股17%、UBS Group AG及关联人士持股6.29%。

如此可见,科伦药业去年就已经稳稳成为石四药的第二大股东。如今,科伦药业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0%,但是,这一持股地位和第一大股东仍然相距15%以上。追了石四药5年,费了这么大劲,只是换了个二股东,科伦药业的最终目的何在?

更重要的是,被收购方石四药董事会对科伦药业的追逐持一种什么态度?支持、反对,还是给以不咸不淡的回应?

随着资本的进一步渗透,双方未来将进行哪些合作?科伦药业的持股会进一步增加吗?对于这些问题,财联社向两家公司发出问询,但截止发稿时为止,科伦药业和石四药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对于科伦药业此举,业内人士最多的猜测,是石四药离被科伦药业并购又近了一步。也就是说,这场历时5年的追求还没有告一段落,未来还将发展。

从市场上分析,实际上虽然科伦药业已经成为输液行业的老大,但离地位稳固还差不少。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国内输液市场几家龙头公司的情况。

来自年报的数据显示,科伦药业去年销售收入85.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34%,其中输液产品60.1亿元。华润双鹤去年营收54.95亿元,增长6.94%,其中输液产品为21.07亿元。石四药去年销售总收入23.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静脉输液及其他产品销售22.1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8.79亿元)。辰欣药业去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大输液产品销售15.11亿元。

按照此数据,去年国内输液市场按业务额排名依次为科伦药业、华润双鹤、石四药和辰欣药业,石四药居于老三的位置。由于今年上半年华润双鹤没有披露输液产品数据,但是该业务处于萎缩状态,因此,华润双鹤输液业务和石四药的业绩有可能非常接近,老二老三位置甚至有可能互调。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科伦药业输液产品销售收入31.72亿元;华润双鹤半年报中没有披露输液业务数据,只是提到非输液产品比上年增长9.87%,由于去年华润双鹤整个输液业务萎缩9.18%,可推测今年上半年华润双鹤输液业务依旧处于萎缩中。石四药今年上半年静脉输液及其他产品为12.61亿港元(约合10.6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高速增长21.6%;辰欣药业上半年大输液产品销售则为7.15亿元。

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数据看,在输液产品上,行业老大科伦药业的规模是老二、老三的3倍左右,优势明显。公开数据显示,科伦药业在国内输液市场份额为15%。

但是,这并不表明科伦药业老大的位置就已经坐稳,对比国外同行,可以看出国外输液市场要集中得多。

今年9月11日公开上市的辰欣药业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欧美日等国的输液市场企业数量比中国更少,市场集中度更高。比如美国,百特公司占据了80%的市场,稳坐行业老大;在欧洲,输液市场基本被费森尤斯、贝朗、百特科灵泰克和法玛西亚四家所垄断;在日本,大冢占有整个市场近50%。

而在我国,据统计大输液厂家有300家左右,产量超过1亿瓶(袋)的只有30家左右,前10家厂商市场占有率合计仅2/3。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科伦药业想真正坐稳国内输液市场老大的位置,其市场占有率至少应该在40%左右。而目前科伦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5%左右,其身后老二、老三的规模只有它的1/3,也就是5%左右。可以预见,老大科伦药业对并购石四药、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有着强烈的渴望,同时,科伦药业合并其他竞争对手的战略也将是长期的。

整合对双方有何益处?

如果收购受阻,老大占有老三20%的股份对两家有什么好处?

先回顾一下两家的纠葛,科伦药业与石四药的渊源要从5年前开始。

2012年12月,科伦发布公告,欲以5.52亿元受让君联实业和中华药业各自持有的1.8亿股利君国际股票(石四药前身)。科伦药业同时宣布,本次转让完成后,科伦国际还将通过公开市场和其他合法方式购买利君国际股份的资金总额不超过港币14.13亿元,合计持有不超过利君国际公开发行30%股份,共24.63亿元。

不料,这一举动被港交所以两家公司是“一致行动人,未来可能触发全面收购”为理由而否决。

2014年6月,趁着利君国际大股东君联实业脱身出走之际,科伦药业以3.98亿元接盘其中1.45亿股,占比4.96%,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继续步步增持。

2015年12月,科伦药业以460万港币增持230万股,持股比例增至6%。根据科伦药业2016年的年报以及2017年半年报,该公司在2016年共投资购石四药股票5.2655亿元,2017年上半年投资购股1.6581亿元。也就是说,从2014年6月参股石四药前身利君国际开始,到2017年6月31日截止,科伦药业至少投资12亿元购买石四药股票。

随着今年第三、第四季度的继续增持,直至目前,科伦药业持有石四药股份占比20.0497%,科伦药业对石四药的痴情可见一斑。查阅科伦药业的财务资料可知,该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只有石四药一家。

获得石四药对科伦医药好处明显。除了巩固自身国内市场老大地位外,石四药的产品属于输液产品中的高端包装类型,直立软袋、双软管及双硬管标准软袋、软袋冲洗液是石四药的主打优势品种,而科伦药业的产品则以普通玻璃瓶、普通袋装产品居多。

两家产品互补性强,但净利润率相差甚远。这从输液业务额占营收70.15%的科伦药业去年业绩85.66亿元,净利润仅5.85亿元,而输液业务额占营收94%的石四药去年业绩20亿元,净利润4.2亿元可以看出来。

不仅如此,如果能获得石四药,将加强科伦药业在华北地区销售的市场短板。“输液产品受制于运输,生产基地只能辐射周边一定范围的地区,因此在华北拥有生产基地的石四药对科伦药业的全国布局非常重要。”一位业内分析人士称。

2016年,科伦药业的地区销售市场中,其大本营西南市场份额最高,占比28.69%,其次是华东市场,占比23.30%,再次是华中市场,占比15.54%,而拥有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的华北市场,只占比15.18%,明显落后。

得到石四药,科伦药业显然可以更好的打入华北这一重要市场,提升市场网络,甚至可以和在华北市场占据高端阵地的外资品牌如大冢、百特正面竞争。

关键是石四药呢?利润率远远高于科伦、产品布局更有利、居于国内输液市场巨头地位的石四药,为何甘愿被竞争对手在股份上渐渐蚕食而不反抗,甘愿被一步步吞掉?

“这个令人费解,只能去猜测。”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科伦药业拥有国内输液市场最广泛的销售网络,石四药的高端产品,正可以通过和科伦药业的资本联姻,借助其网络,扩大销售规模,而石四药业绩能在国内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部分原因可能正在与此。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对于输液的限制政策逐步加强,正是外部的压力正在逼迫企业逐渐走向整合,以捱过这段艰难时期。

其实,从去年7月开始实施、被业内称为限制使用输液产品的“限输令”早在2012年就开始初现端倪。也就是这一年,科伦药业公布了收购利君国际的计划,开始了对石四药的追求。

“限输令”的发端是“限抗令”。2012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正是这一政策的推出,逐步导致了抗生素板块的下滑,并随后连带对输液产品的新政策,导致输液板块增长停滞。

“企业解救这一瓶颈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向治疗性输液等高端产品拓展,虽然难也要不懈努力,不能停留在普通输液等低端产品上。”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