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一篇“空姐文”火了,不止触动了媒体人的神经

空姐从“明星”到“服务员”在数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做空姐这几年,我识人的能力就提升得很快。有些厉害的乘务长,从乘客上飞机的那一刻,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了。有的人手上拿了一本日本或者台湾护照,或者他主动和你打招呼,他们的要求通常会很高,比如手绝对不能碰到杯口、眼神一定要有交流,而像东北旅客就特别容易接触,很多细节他们都不会在意,拍拍肩膀都是可以的。以及有些看上去不像是坐商务舱但坐在了商务舱的人,就很有可能是品牌邀请的媒体老师了。

以上文字出自GQ实验室今日推送的一篇文章,名为《空姐:坐飞机就好好坐,别打》,小标题为“我一眼就知道你什么货色”,以空姐第一人称口述的形式发布。

文章称,二三十年前,空姐就像是舞台上的明星。随着机票价格越来越低,空乘变成了端茶倒水的“服务员”,被旅客辱骂、骚扰是家常便饭。正如GQ所言,空姐从“明星”到“服务员”在数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文内的采访的内容,蓝鲸联系到GQ实验室的一位内容负责人,她表示,事件均是真实采访回来的,具体细节有一些加工,也是为了保护采访者的隐私,因为大部分公司空姐是不允许接受采访的。

空姐眼中商务舱的媒体老师,收入可能不及中等群体

原本空姐、飞机等热词便是群众永恒的话题,再加上空姐视角下,出现在商务舱却与商务舱格格不入的媒体老师等描述,该文章一出便引来众多媒体人的热议。

对于受品牌方邀约一事,部分媒体人对蓝鲸表示,商务舱的的待遇确实不多,一个月大约会飞两次,科技公司里,阿里对媒体人的接待做的不错。

青年报的一位资深记者提供的飞行行程显示,一年大约飞行200小时,飞行次数84次。

回想起去年十月份,乐视包机邀请数百媒体赴旧金山参会的场景。彼时的大手笔与乐视当下的危机相形见绌。

GQ文章中小标题称“我一眼就知道你什么货色”,空姐眼中的媒体人不像是商务舱的乘客,只有品牌方邀请才会出现在商务舱中,直击媒体人的痛点。

薪资收入是每一个从业者必先关心的内容,媒体人也不例外,近年来媒体人离职显得尤为多,有创业,有改行。

有人说,离职原因无非两个:要么心受伤,要么“薪”受伤。魏武挥曾写文章分析过,离开媒体的媒体人,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收入”。不少离职的媒体人曾表示,过去媒体行业所提供的薪水还是能让人满意的,但物价上涨之下,媒体行业的薪水却不上涨。

众多报社拖欠薪资的事件不绝于耳,媒体人给社会留下的印象似乎到了连中等收入群体都不及的边缘。

众所周知,商务舱价格相对经济舱贵一些,相对头等舱便宜。其价格是经济舱价格的1.5-2倍左右,一般由一些公务人士或商务人士来选择乘坐,或许在空姐眼中经济舱才是媒体人应该出现的正确位置。

空姐第一视角映射出的收入阶级差,也让戳中痛点媒体人哭笑不得。

“空姐文”受欢迎,或因触动了中年男人的神经

不可否认,“不该出现在商务舱的媒体老师”一言戳中了痛点,也是媒体人最关心的话题,但GQ的这篇文章会火,更大程度上是“空姐文”对读者的吸引力。

对此,蓝鲸联系到公众号停机坪的创始人,他戏称一年的飞行里程可绕地球赤道十几圈。每月飞行100小时,航速大概700-900公里每小时。对于这样高强度的飞行已经习惯了。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空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对象,高收入、舒适、体面等词汇是多数人对空姐的认知。

但民航资源网曾发文表示《空乘只是一份职业,酸甜苦辣不少一分》。空乘是一份职业,是民航这个服务行业中最重要而又最基础的职业之一,褪去社会给它的耀眼光环后,它就是一份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甚至有点单调、枯燥、艰苦的职业。

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给读者以更多地想象空间。

此前金融八卦女一文《中年男人为何爱撒娇?在能报销的头等舱里,搭讪空姐,他们感受到了成功》也引起不小关注。

文章称,中年男人最爱在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撒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飞机头等舱。随着社会文明发展,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明显的能让人有等级感的地方存在了。而头等舱恰好是中年男人最好的“发泄”场所。

如今GQ一文火了,展现了空姐视角下的众生相,有格格不入的媒体老师、生活不能自理的中年男子、不可理喻的变态旅客...... 刷屏的同时不禁发问,一篇“空姐文”又触动了谁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