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重拳整治“变脸”消费贷,银行回访上交消费凭证

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地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消费泡沫。

近日,多家银行都要求使用过消费贷的客户提供消费发票,贷款资金流向等消费贷消费凭证。监管层重拳整治“变脸”消费贷,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尤为严重。

据报道,一位准备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客户,由于此前半年有多次在商业银行或者互联网金额机构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征信被查记录,最后因疑似“首付贷”被银行拒贷。

消费贷,主要是指房贷、车贷以外的个人消费贷款,例如旅游、教育、医疗、装修等场景的消费行为。现如今,本来用途是用于消费者的各类消费支出的消费贷,却被大量挪作他用,尤其是进入房地产市场,用作首付款。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他用,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的30%。大量消费贷信贷资金他用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9月20日,广东地区发文,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等。北京、江苏、深圳三地监管部门也先后发文。

此前,部分银行在办理消费贷时,没有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导致了消费贷违规流向投资其他领域,这正是让监管部门这次痛下狠手的原因。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月均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4677亿元,相比去年下半年减少500亿元;而今年1至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一方面,新增中长期贷款减少,另一方面,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大幅增加。多家银行的消费贷款规模出现暴增,有些银行的消费贷甚至暴增255%以上。

国金证券分析,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他用。

业内人士介绍,消费贷他用,会引发诸多问题。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9月29日举行的通报会上表示,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地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消费泡沫。

“目前,银行之间的消费信贷信用档案信息不能共享,有些信息记录也不是很健全,这使得一些人钻了空子。”例如,有的人从10多家银行的信用卡透支同等额度用于购房,这些资金很难监管,但如果建立健全消费信贷信用档案的大数据,让银行间共享信用档案信息,就能给所有银行提供贷款客户的信用参考。

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法治周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