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欠债2.4亿元私下调解未果,追债银行已超3家

酷派方面,对上述三次诉状的抗辩理由出奇一致:酷派认为该承兑汇票目前尚未到期,现在正积极收集证据。不出意外,酷派集团将会分别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对簿公堂。

在自身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酷派(02369.HK)先后被三家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讨伐”,提前还债、归还承兑汇票、补足保证金等诉讼请求轮番上演,三宗诉讼共追讨金额达2.4亿元。今天,蓝鲸银行频道了解到,酷派除了遭到上述三家银行起诉外,还有银行正在起诉路上。上述一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与酷派私下是无法调解,甚至是失败的。

银行“讨伐”酷派轮番上演

酷派8月21日发布一则公告,接到浦发银行深圳分行(贷款人)的起诉状,该行要求酷派集团附属子公司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借款人)立即向浦发银行补足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人民币8996.7万元。

根据公告,浦发银行分别在2017年7月12日、13日与借款人签订协议书和保证金质押合同,贷款人分别开立两张6600万元、6257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借款人提供30%保证金(分别为1980万元、1877.1万元),到期日分别为半年后的2018年1月12日、13月。

为何提前140多天进行诉讼要求酷派偿债?公告显示,浦发银行经过调查发现,借款人和担保人涉及多宗诉讼案件,且重要资产被法院查封冻结,根据相关条款的规定,已经构成借款人和担保人对浦发银行的违约,并要求借款人向浦发银行补足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人民币8996.7万元。

同样的诉状,酷派集体在近一个月内已连接三张。前两张分别来自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和宁波银行深圳分行。

酷派集团8月18日公告称接到宁波银行深圳分行诉其子公司的提交民事起诉状。宁波银行深圳分行称,与酷派子公司于去年11月签订银行承兑协议,其申请7张承兑汇票,票面金额合计7000万元,担保金额2100万元;到期日为今年11月7日。宁波银行因酷派子公司涉诉,经营活动出现困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其交存的2100万元保证金,同时立即归还差额款项4900万元。

日期再往前推22天,作为乐视的关联方,酷派集团首次收到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的民事起诉状,要求提前偿还8000万元贷款。平安银行称因作为酷派集团的两家附属公司及酷派集团单一最大股东之实益拥有人及其联系人(合称:担保人)之一的附属公司已出现财务恶化情况,并严重影响借款人的经营及履约能力,判令担保人对借款人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平安银行即使在民事诉状中并未指名道姓此财务恶化的公司为“乐视系”,但不难看出,“单一最大股东”即为出现财务和信用危机的乐视。

(来源:蓝鲸银行频道 制图:陈婷婷)

蓝鲸银行频道统计,三宗诉讼共追讨金额达2.3996亿元。其中一家银行内部人士向蓝鲸银行频道坦言,该行对酷派的授信金额较小,且还未到公告地步,没有信批属于正常现象。目前,酷派还是客户。

酷派方面,对上述三次诉状的抗辩理由出奇一致:酷派认为该承兑汇票目前尚未到期,现在正积极收集证据。不出意外,酷派集团将会分别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对簿公堂。

上述银行人士称:“在和酷派签订合同时,相关条例就有表明在借款人出现信用条件恶化有权提前收贷。显而易见的,酷派这边触发了我们的风控体系,所以我们这是一起正常的民事诉讼。”而对于有无私下和解的可能性,对方表示“这是不可能调解的,甚至是调解失败的才采取法律手段。在开庭过程中,我行和酷派的合同估计都到期,假设对方无法偿还,只能按照正常的逾期情况进行处置”。

上海票据领域的专家普兰金融培训中心副总经理肖海林向蓝鲸银行频道分析,“当企业经营出现风险时会采取这种手段。银行方面也会担忧出现垫款和形成不良的风险,企业也会在极端情况下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如果有三家银行同时要求补足,很有可能是企业出现了相应风险。”

蓝鲸银行频道了解到,酷派除了遭到上述三家银行起诉外,还有银行正在起诉的路上。

唇亡齿寒,酷派乐视成难兄难弟

屋漏偏逢连夜雨,想要寻找乐视庇荫的酷派不但没有尝到甜头,反而或多或少因为乐视的财务恶化和信用危机,断了资金链,丢了银行的贷款授信。

纵观酷派近二十五年的发展,亦能印证手机业风波诡谲的市场抉择。1993年创立的酷派,发迹于2003年,依托当时中国火热2C业务,推出的小灵通版式获得9000万元营收

取得“第一桶金”。隔一年,智能机市场爆发,酷派在2004年前五个月营收达4625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4.9%。

2008年,酷派搭上中国电信重组的顺风车,位列“中华酷联”一线手机品牌的主力军。2012年,酷派手机销售额突破100亿港元,3年后达到249亿港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贴牌厂商,酷派在2014年终逆袭,一跃成为出货量全国第二、全球第七的智能手机品牌。

好景不长,2014年至2017年间曾经大红大紫的酷派风光不再,甚至处于崩溃边缘。短短三年时间,酷派何以步入这般境地?

2014年9月,酷派拆分品牌为3个业务线,面向3种渠道导致品牌加剧分散。加之,4G刚刚起步的风口,酷派对4G手机销量过于乐观。向上游供应商签订大量订单,形成庞大库存压。随后4G手机普及,相关元器件价格大幅缩水,酷派面临巨大的减值风险。

最为津津乐道的当属酷派、360和乐视之间的“三角恋”。2014年底,360宣布对酷派注资25亿元。在360发布奇酷手机之后,酷派将其18%的股份以3.52亿美元转让于乐视,此番行径引发360不满,双方合作以不欢而散落幕。交易完成后,乐视网耗资21.8亿元入股酷派,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市场评价酷派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在乐视的推进下,Cool品牌运应而生,但销售和火爆程度不复当年的辉煌。2015年财报显示,酷派集团营收146.68亿港元,较2014年的249亿港元下滑41.1%;纯利为22.77亿港元,同比暴跌342.8%。

滑铁卢式的业绩滑坡让酷派无力承受产品、营销和研发的负荷。更让酷派始料未及的是,乐视这座靠山亦出现资金断裂、危机爆发,乐视手机几乎停摆,酷派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而忙于应付自身资金困境的乐视再无暇顾及酷派,重整旗鼓的愿望也再度破灭。

2017年上半年,酷派的发展举步维艰。在日前的发布会上,酷派CEO刘江峰坦言“酷派有价值将近100亿的土地资源,大大小小的地产商很感兴趣;第二,银行包括银团的增发也都在努力。目前,对酷派感兴趣的投资方很多,但还没有结果,一切以公告为淮。”同时其还称:“实际上地产是最容易变现的方式,通过合资或引入投资都行。”

刘江峰特别强调,乐视是乐视,酷派是酷派,经营理念等各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除了股权,酷派目前和乐视没有业务往来。

危机重重,酷派陷财务恶化泥淖

鲜为人知的是,酷派是拥有手机专利数量排名第一的国内手机厂商,曾经在研发的投入比重较华为和中兴更多。

在连续三次推迟发布年报之后,2017年5月31日,酷派集团终于对外发布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经审核管理账目。数据显示,酷派2016年营收约为79.94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2.10亿港元,亏损数字远远高于此前酷派的预测。

酷派捉襟见肘的业绩早在2015年就现端倪。根据201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酷派集团布了其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2015年酷派营收146.68亿港元,同比下滑了41.1%;纯利22.77亿港元,同比增加了342.8%。在酷派董事会主席郭德英的报告中分析,酷派营业额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年度内对业务进行重组,市场竞争激烈,内地智能机市场增长缓慢所致。

而纯利增加的主要原因时失去一家附属公司控制权确认的盈利,大概有26.35亿港元,与自身手机业务并无直接关联。在2015年,酷派集团持有的酷派与360成立的奇酷公司股份由50.5%降至了25%。

蓝鲸银行频道查询到,2015年时,酷派出货量约为3800万台;2016年底出货量仅为1500万台,缩水幅度超六成。刘江峰表示2017年,希望出货量能达到2000万台-2500万台。截至发稿,酷派半年报并未发布,但达到目标值仍需时间。

对此,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向蓝鲸银行频道分析:“目前,酷派今年海外出货量范围在7、8百万台,他们的问题主要在于资金缺口,没有现金流,业务难以大规模开展”。2000万台以上还有挑战空间。至于解脱困境,王艳辉认为酷派短期内很难,除非彻底与乐视脱离,否则连供应商都不会给酷派账期。

目前而言,酷派集团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有限改善,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截至今年7月31日,酷派营业收入为27.16亿元港币,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约52%,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等种种表象使得酷派的偿债压力加大,无异于雪上加霜。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酷派的市场份额已下滑至11位。也就是说,酷派从巅峰时期的国内行业前三,已经掉落至11名。现如今,酷派的亏损已经无法用其他项目来补缺,在行业内酷派的滑坡正在加速,并未有遏制的征兆。

另外,酷派在港股市场上也未受青睐,表现十分惨淡。2015年7月份股价上探至2.996港元/股后,一路下滑,并于2016年11月21日跌破1港元。今年3月31日起,酷派停牌,股价报收于0.72港元/股,至今尚未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