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国人历史知识需求,这家短视频公司想做中国的Discovery

无论是在门户时代还是在短视频领域,相比娱乐和体育,历史、地理、人文一直都不算是热门的栏目分类,短视频崛起这两年,无论是流量还是用户,主要都集中在娱乐、体育电竞、生活方式等几个方向,虽然二更、一条、马昌博的视知等,也在做一些精品人文类内容,但大部分专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和人物,但真正以历史人物和故事为主轴的短视频产品,少之又少。

但历史类短视频的需求不能被低估:

国内互联网空间天然存在喜欢讨论历史的一群人,变得只是阵地:从《明朝那些事儿》到电视时代的易中天再到袁腾飞在视频平台上的走红,优质的历史内容总是不乏受众。

近年来,天涯社区、 百度贴吧和铁血社区等传统的历史知识分享社区衰落,凤凰、搜狐社区等关闭,BBS上讨论历史的时代正在逝去,从社区和电视时代培育起来的这批受众需要迁移,而且这群人有个特点,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城市人群,从中产阶层到底层都有覆盖。

从平台方来看,秒拍、快手、抖音的火爆证明了生活娱乐类短视频的成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监管部门的整治巡查,随着各部门整治低俗内容的政策逐步收紧,更多的优质内容领域需要被挖掘,在短视频领域尤其如此,从微博秒拍到快手,应该都在选择,娱乐有风险,历史题材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港。

而日前,蓝鲸发现一个相当有代表性的短视频产品——《看鉴》,这个由央视制片人创业的项目,凭借屡次突破千万级播放量的3分钟短视频,成为了多个强势流量渠道公认的“最棒的互联网历史短视频”生产者。没有低俗内容的炒作,没有所谓网红的带动,在娱乐化盛行的今天,成立两年时间的《看鉴》凭生产传播文史类知识视频,在短视频领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线。

严肃文史知识天然适合付费趋势

跟其他历史类视频产品相比,看鉴主打的是严肃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不止是单纯的猎奇、消耗,该创始团队李峰、陈铭等来自央视的,有科教内容的制作的背景,在内容调性方面对严肃历史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有深刻理解。

在社会属性层面,文史类节目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意义无需赘述,有着天然的社会传播基础,而在功用属性上,大众亦有共识,对文史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非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简单。

虽然公共机构做了很多文史地理的免费普及,在社会传承、好奇心、谈资的共同驱使下,使得有关文史地理的话题成为日常所需,但系统性地文史地理知识教育,从未脱离付费获取的范畴。

在笔者看来,看鉴做的,似乎是PGC版本的知乎付费模式。创始人李锋认为,《看鉴》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下,既可以成为满足人们日常了解人文地理历史需求的好产品,更可以从更广义的层面,承载起中国人文地理历史教育的使命。

与其说《看鉴》需要开拓的是冷门类文史知识的市场,不如说借助短视频这一载体,在知识付费这一趋势到来之际,实现互联网时代系统性文史地理知识价值的回归。

降低成本是关键,内容储备战略优先

日前看鉴旗下的APP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每日更新一条免费内容的基础上,每周推出一个付费专辑,以视频解读《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打造传统文化的视频套装,为用户搭建视频私塾。

《看鉴》官方最新的数据显示,付费模块正式上线测试仅一个月,付费用户就已达两万人,月流水达到了20万。尽管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以各种形态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但人们对人文地理历史这类严肃性内容的渴望,从未消失过。

更有意思的,是这群人对历史短视频的定位——《看鉴》想做中国的Discovery,互联网作为一个广泛的传播渠道,不应该都是娱乐搞笑,应该有探索的正能量存在。看鉴创始人李峰曾表示。

知识付费的爆发口固然能带火一批新的创业者,但能分享知识付费红利的一定是此前已在知识传播领域具备一定实力,有实力的平台一定在内容的输出和运营上具备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但对于平台来说,优质内容需要极大的成本。不仅是短视频平台,对于腾讯、百度、阿里旗下的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巨头来说,仍难以实现收支平衡,在优质版权之争中需砸入大量资金。

对很多寄希望于靠优质内容脱颖而出的生产者来说,优质内容并不便宜,持续地产生就意味着持续走高的成本。而更进一步困扰这些生产者的,是如何利用自身的能力,构建良好的商业模式,来支撑成本的支出。

《看鉴》就把内容的储备放到第一位,并购买了很多央视以及国内的一些纪录片,同时还从和一些制作机构敲定了几千小时的高质量纪录片合作,手握很多优质内容的版权,一方面可以给看鉴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提供基础性素材,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这些版权的价值会随着社会版权意识的提高,日渐形成竞争优势。

从用户数据出发,反向打造内容模块

短视频平台在做好内容的同时,需要回归用户的体验。据艾瑞咨询短视频报告显示,短视频除了点击量的竞争外,app的用户体验感同样重要。

对《看鉴》而言,以用户第一视角来进行产品的重塑,通过后台数据的动态变化,来研究用户的喜好,从而反向去思考内容模块的打造,是其能够成功的关键。

回首看鉴这两年,李锋不愿意过多从使命的角度来谈及《看鉴》存在的意义,和看鉴的未来。李锋也在对外的采访中,多次拒绝戏剧性形象的塑造,坚持回归本真。

他在央视做了十几年的科教内容,经手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文史地理内容制作,职业惯性上就对中国人历史和文化充满自豪感,在面临职业天花板后,顺延以往职业经历,以过去的经验和优质的团队为优势,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契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再探索,几乎是自然的选择,所以,之于他,坚持和专注,就不是所谓的鸡汤哲学,也不是什么独门秘籍,而是深入他骨子里的行为逻辑。

而从父亲的角度,李锋说,他希望她的女儿能够在这个时代,接触到有营养有价值的知识。所以,看鉴能够一步一步从流量优势向付费优势前进,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