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强烈建议修改养老型基金门槛,认为300亿过高

汇丰晋信、天弘等是国内率先发行和管理养老产品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如果300亿元的门槛不降低,它们将无缘养老基金业务。

关于设立养老型公募基金的呼声由来已久。近日,《养老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初稿开始征求意见。千呼万唤,养老型公募距离诞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前,市场上有十几只养老概念主题基金,如天弘安康养老、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等。《指引》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养老型公募基金的市场形成和运作管理,更好地对接养老金理财需求。

然而,其中关于300亿元非货币规模的准入门槛,将汇丰晋信、天弘等部分在养老基金领域多有探索的基金公司排除在外,引起市场强烈争议。

养老型公募基金设置高准入门槛

养老型基金是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的公募基金。

此次《指引》试行意见稿对养老型基金管理人设置了特定门槛,要求管理人近3年公募基金资产平均管理规模(扣除货币市场基金)不低于300亿元,并已发行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基金经理,则要求应具备5年以上的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历史业绩良好,最近3年无违规记录。

监管要求,基金管理人要着重控制基金下行风险,采用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追求基金长期稳健增值。这对基金管理人的公司实力、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引》设置的高标准准入门槛,将橄榄枝递向了运作规范、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基金公司。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按照2014年到2016年年底的各家基金公司规模测算,有36家大中型基金公司满足3年非货币基金平均规模超过300亿元的规定,但天弘、农银汇理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基金公司却因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而被排除在外。

部分养老基金先行者未达标准

目前,公募市场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型基金,但养老概念基金却有不少。数据统计显示,天弘、农银汇理等多家业内知名公募都未能达到300亿元的门槛要求,其中不乏一些已经在养老主题基金上有过成功探索的公司。

2017年一季度,天弘基金以12023亿元的资管规模蝉联第一宝座,但若只计算非货币基金的规模,天弘基金2014年到2016年年底平均规模只有226.3亿元。作为国内较早探索养老型基金产品的公司,旗下的天弘安康养老混合成立于2012年11月,自成立以来累计获得45.9%的收益。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投资低于30%。

此外,《指引》提出的几种养老型基金的投资策略中,“目标日期策略”养老基金在国内早有实践。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混合基金成立于2008年7月23日,采取的投资策略为:随着投资人生命周期的延续和投资目标期限的临近,基金的投资风格相应的从“进取”转变为“稳健”,再转变为“保守”,股票类资产比例逐步下降,而非股票类资产比例逐步上升。

汇丰晋信2026生命周期成立至今已近9年,总回报高达108.47%;另一只养老型产品汇丰晋信2016周期已于去年到期,周期内共取得173%的累计收益。但截至2017年一季度,汇丰晋信的非货币资产管理规模为160.5亿元,距离300亿元的门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其他多只养老主题产品,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8日,符合《指引》中的产品定义,且包含“养老”字样的存量基金共有12只,在2017年一季度末合计管理规模为125.62亿元。

这些存量“养老”基金未来将何去何从?《指引》要求,存量基金产品符合审核政策要求的,履行程序后可变更为养老型基金;而基金名称中已经包含“养老”字样,但投资运作、风险控制等不符合指引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当修改基金名称。

天弘基金此前表示,天弘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养老”的新模式,未来天弘对养老金融的布局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取获得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管理人资格,服务第一和第二支柱;二是力争在国家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的政策窗口,开拓个人养老金市场。此次天弘未能达到《指引》试行意见稿的要求,日后将如何开展养老基金业务?天弘方面表示,鉴于只是一份试行的初稿,目前不发表公司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