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视频称今年销售要破亿,资讯类短视频变现有救了?

梨视频走的路,充满了“独特性的诱惑”。

今天,资讯类短视频产业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备受关注的梨视频官方宣称,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会超过1亿。

在接受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采访时,梨视频执行总裁蒋玉森表示,梨视频的商业化是围绕其内容生产、聚合以及智能分发的结构特性,打造的独特商业生态。在聚合优质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冠名、口播、角标、定制等方式,生产与内容高度结合的广告产品。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

从去年11月上线到今年2月份被责令整改,围绕这颗梨子有诸多争议的声音,其中最让人怀疑的一个问题就是——资讯类短视频如何盈利?

一方面是时政类和突发新闻业务被“强行终止”,一方面是平台至今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两块牌子,另外流量的规模化似乎又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几个月,可以说梨视频是在质疑中前行:

这只梨子的商业模式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

资讯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

在谈商业模式之前,一个问题的价值越来越重要,那就是——到底何为资讯?

梨视频在被整顿后宣布转型专注年轻人生活方式,但外界有理由怀疑,梨视频所谓的资讯类短视频是做不下去了吗?再者,全世界都在争抢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凭什么你梨视频是最懂年轻人的需求,仅仅因为依靠年轻人团队?

对于资讯的概念,邱兵今天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提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东西:

在选题判断上,那些越能表现人性的复杂、越能给人带来足够现场感的、拥有正向价值取向的,都是编辑们的首选。那些LOW的内容,即便吸睛也会被编辑们挡在门外;

内容制作上,99.9%的视频控制在90秒内;片头7秒迅速切入全片最精髓;背景优选节奏感明亮的配乐;字幕简洁明了;

叙事形态则力求以故事的方式表达,反应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拒绝坐而论道式的说教;

从目前平台上流量最高的作品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所谓资讯的新概念,说白了就是那些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现象级讨论的话题或故事,而这些故事,在传统媒体上可能只是一个小边栏或豆腐块。

根据刺猬公社的梳理,过去一个月排行TOP10的几个内容如下,乍一看都是家长里短不足为道的所谓“社区新闻”,甚至,有点UC标题党的嫌疑:

“笨匪抢手机备注,一头冲进派出所”,播放5529万次;

“女童被卡悬窗外,男孩爬墙托举”,2454万次;

“68岁奶奶陪盲孙女上课,站窗外听讲”,2435万次

从拍客计划获奖作品的标题,更可以看出这种独特的资讯调性:

按照这样的内容调性来看,梨视频理解的资讯似乎要狭窄了许多,但也因此而宽泛了许多,这一点邱兵似乎想得很明白,“资讯包含多维度,可讲的故事太多了。”对于资讯短视频表达方式的探索,梨视频从内测起就始终持续至今,整改事件只是在选题清单上剔除了时政新闻而已。

梨视频正在做另类的“中央厨房”?

除了对资讯本身的理解,在梨视频透露出的战略布局中,我们还看到对于采编流程的一种全新设想,未来梨视频可能不会再有那么多自己的拍摄和编导成员了。

因为根据刺猬公社透露的消息,未来拍客计划将被视为近乎唯一的内容提供者,年内全球拍客网络将扩充到5万人,而现在这个数字是15000名;与之配套的,是一套已经比较成熟的拍客运行维护系统和类似UBER的移动端app,将以此更大程度地激发拍客系统在内容供给上的势能。

这样的大胆架构,让人想到了最近很火的概念——中央厨房,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环节试图培育期起全新机制,所谓中央厨房,其本质是媒体的资源整合平台、优势嫁接平台,对工作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传播效果监测反馈系统等资源聚合、整合、融合,形成一个共享内容、节约新闻生产成本的高效高质传播体系。

在梨视频的拍客系统里,似乎正有“中央厨房”的影子。

能找到应许之地吗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企业都会死在明天晚上”,用这句话形容当下资讯类短视频的商业摸索,虽然有点热闹不嫌事大,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事实,不止事专家学者和投资人,就是一些生活方式类短视频平台,也对资讯短视频的变现潜力表示深切的怀疑:两三秒钟的资讯,凭什么说服客户特别是习惯了广告投放的KA客户砸钱?

今天,资深媒体人郭全中对蓝鲸表示:梨视频短期变现能力比较弱,如果能真正做成一个平台的话,商业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但短期来看资讯还是难度比较大,以拍客形式来做流量,从长期看需要大投入,从短期来看变现的压力比较大,而如果做不起来,变现难度会更大。

当然,在资讯短视频这条道上,梨视频并不是孤独的前行者,新京报、澎湃、财新、21等专业性较高的新闻机构,眼下都在做带有资讯属性的短视频,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这几家媒体显然都没有all in的意思:

先看新京报:

新京报目前有视频产品,分别是新京报动新闻和我们视频,对于视频在新京报的角色,社长戴自更是这么理解的:

视频的到来集纳了一切表达形式,报纸上5000多字的调查报道,只需要不到5分钟的视频短片就能完整表达。视频更直接,更高效,更具备还原力、解释力和传播力,是与新闻更匹配的表达方式。同时,视频的采集、制作、传播门槛和成本都在降低,视频正在成为新闻报道的标配,今后所有的新闻都得配上视频,这是传统媒体转型最后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新京报的短视频依然是依附于新闻本身。

再看澎湃:

今年1月11日,澎湃新闻App首页多出一个视频浮标作为快捷入口,向左滑动便会进入一个全新页面——澎湃视频。

但对于这个让人小兴奋的产品,澎湃新闻CEO、总编辑刘永钢却“泼了盆冷水”:“文字看累了可以看看视频,也有些新闻确实适合通过视频表达,但如果把本来不适合视频表达的内容也用视频去填充,这是毫无意义的”。

也就是说,澎湃的视频频道和专门做视频的平台不同,澎湃视频和文字、图片一样,都是澎湃表达新闻和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

而在规模化方面,澎湃显然也没有太多兴趣,刘永刚认为,在做好新闻的过程中,视频只是增加了一种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一个专门的频道来集纳,并不是要做一个大而全的视频平台,这是澎湃上下的共识。

此外,财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也推出了一定数量的短视频产品,但是遵循同样的思路,视频是新闻的一种表达方式。以《财新短视频》为例,这是财新视频的简短类资讯类节目,在短短数分钟内,专业的财新视频团队会分析和点评财经新闻,也就是说,提炼了财新的头部内容。

21一位短视频负责人向蓝鲸表示,短视频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大,看短视频毕竟不属于高频动作,梨视频这样的app很难做到足够高的打开率,21的短视频不会做资讯,而是要做深度,做垂直,垂直领域的变现机会更大。

今天,资讯类短视频产业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备受关注的梨视频官方宣称,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会超过1亿。

在接受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采访时,梨视频执行总裁蒋玉森表示,梨视频的商业化是围绕其内容生产、聚合以及智能分发的结构特性,打造的独特商业生态。在聚合优质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冠名、口播、角标、定制等方式,生产与内容高度结合的广告产品。预计今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

从去年11月上线到今年2月份被责令整改,围绕这颗梨子有诸多争议的声音,其中最让人怀疑的一个问题就是——资讯类短视频如何盈利?

一方面是时政类和突发新闻业务被“强行终止”,一方面是平台至今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两块牌子,另外流量的规模化似乎又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几个月,可以说梨视频是在质疑中前行:

这只梨子的商业模式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

资讯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

在谈商业模式之前,一个问题的价值越来越重要,那就是——到底何为资讯?

梨视频在被整顿后宣布转型专注年轻人生活方式,但外界有理由怀疑,梨视频所谓的资讯类短视频是做不下去了吗?再者,全世界都在争抢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凭什么你梨视频是最懂年轻人的需求,仅仅因为依靠年轻人团队?

对于资讯的概念,邱兵今天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提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东西:

在选题判断上,那些越能表现人性的复杂、越能给人带来足够现场感的、拥有正向价值取向的,都是编辑们的首选。那些LOW的内容,即便吸睛也会被编辑们挡在门外;

内容制作上,99.9%的视频控制在90秒内;片头7秒迅速切入全片最精髓;背景优选节奏感明亮的配乐;字幕简洁明了;

叙事形态则力求以故事的方式表达,反应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拒绝坐而论道式的说教;

从目前平台上流量最高的作品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所谓资讯的新概念,说白了就是那些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现象级讨论的话题或故事,而这些故事,在传统媒体上可能只是一个小边栏或豆腐块。

根据刺猬公社的梳理,过去一个月排行TOP10的几个内容如下,乍一看都是家长里短不足为道的所谓“社区新闻”,甚至,有点UC标题党的嫌疑:

“笨匪抢手机备注,一头冲进派出所”,播放5529万次;

“女童被卡悬窗外,男孩爬墙托举”,2454万次;

“68岁奶奶陪盲孙女上课,站窗外听讲”,2435万次

从拍客计划获奖作品的标题,更可以看出这种独特的资讯调性:

按照这样的内容调性来看,梨视频理解的资讯似乎要狭窄了许多,但也因此而宽泛了许多,这一点邱兵似乎想得很明白,“资讯包含多维度,可讲的故事太多了。”对于资讯短视频表达方式的探索,梨视频从内测起就始终持续至今,整改事件只是在选题清单上剔除了时政新闻而已。

梨视频正在做另类的“中央厨房”?

除了对资讯本身的理解,在梨视频透露出的战略布局中,我们还看到对于采编流程的一种全新设想,未来梨视频可能不会再有那么多自己的拍摄和编导成员了。

因为根据刺猬公社透露的消息,未来拍客计划将被视为近乎唯一的内容提供者,年内全球拍客网络将扩充到5万人,而现在这个数字是15000名;与之配套的,是一套已经比较成熟的拍客运行维护系统和类似UBER的移动端app,将以此更大程度地激发拍客系统在内容供给上的势能。

这样的大胆架构,让人想到了最近很火的概念——中央厨房,传统媒体在新闻采编环节试图培育期起全新机制,所谓中央厨房,其本质是媒体的资源整合平台、优势嫁接平台,对工作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传播效果监测反馈系统等资源聚合、整合、融合,形成一个共享内容、节约新闻生产成本的高效高质传播体系。

在梨视频的拍客系统里,似乎正有“中央厨房”的影子。

能找到应许之地吗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企业都会死在明天晚上”,用这句话形容当下资讯类短视频的商业摸索,虽然有点热闹不嫌事大,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事实,不止事专家学者和投资人,就是一些生活方式类短视频平台,也对资讯短视频的变现潜力表示深切的怀疑:两三秒钟的资讯,凭什么说服客户特别是习惯了广告投放的KA客户砸钱?

今天,资深媒体人郭全中对蓝鲸表示:梨视频短期变现能力比较弱,如果能真正做成一个平台的话,商业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但短期来看资讯还是难度比较大,以拍客形式来做流量,从长期看需要大投入,从短期来看变现的压力比较大,而如果做不起来,变现难度会更大。

当然,在资讯短视频这条道上,梨视频并不是孤独的前行者,新京报、澎湃、财新、21等专业性较高的新闻机构,眼下都在做带有资讯属性的短视频,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这几家媒体显然都没有all in的意思:

先看新京报:

新京报目前有视频产品,分别是新京报动新闻和我们视频,对于视频在新京报的角色,社长戴自更是这么理解的:

视频的到来集纳了一切表达形式,报纸上5000多字的调查报道,只需要不到5分钟的视频短片就能完整表达。视频更直接,更高效,更具备还原力、解释力和传播力,是与新闻更匹配的表达方式。同时,视频的采集、制作、传播门槛和成本都在降低,视频正在成为新闻报道的标配,今后所有的新闻都得配上视频,这是传统媒体转型最后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新京报的短视频依然是依附于新闻本身。

再看澎湃:

今年1月11日,澎湃新闻App首页多出一个视频浮标作为快捷入口,向左滑动便会进入一个全新页面——澎湃视频。

但对于这个让人小兴奋的产品,澎湃新闻CEO、总编辑刘永钢却“泼了盆冷水”:“文字看累了可以看看视频,也有些新闻确实适合通过视频表达,但如果把本来不适合视频表达的内容也用视频去填充,这是毫无意义的”。

也就是说,澎湃的视频频道和专门做视频的平台不同,澎湃视频和文字、图片一样,都是澎湃表达新闻和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

而在规模化方面,澎湃显然也没有太多兴趣,刘永刚认为,在做好新闻的过程中,视频只是增加了一种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一个专门的频道来集纳,并不是要做一个大而全的视频平台,这是澎湃上下的共识。

此外,财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也推出了一定数量的短视频产品,但是遵循同样的思路,视频是新闻的一种表达方式。以《财新短视频》为例,这是财新视频的简短类资讯类节目,在短短数分钟内,专业的财新视频团队会分析和点评财经新闻,也就是说,提炼了财新的头部内容。

21一位短视频负责人向蓝鲸表示,短视频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大,看短视频毕竟不属于高频动作,梨视频这样的app很难做到足够高的打开率,21的短视频不会做资讯,而是要做深度,做垂直,垂直领域的变现机会更大。

如此看来,梨视频走的路,充满了“独特性的诱惑”,一旦找到商业变现的应许之地对于全行业而言是个巨大利好,但换个角度看,无论是否成败,都有巨大的开拓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