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舆论观察:地方媒体平静、PPT打假流行、负面新闻遭滥用

在央视315晚会保持着高规格、高期待和高传播声量的同时,地方媒体却表现的相对平静,反倒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借助打假,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315的全称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有意思的是,这个本应属于消费者的节日,却往往成为媒体和企业公关之间上演“猫和老鼠”大战的时间,随着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衰落,舆论监督的利器——调查报道式微,揭黑成为高成本的行为;另一方面,品牌方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面对负面新闻早就身经百战。

在央视315晚会保持着高规格、高期待和高传播声量的同时,地方媒体却表现的相对平静,反倒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借助打假,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

议程设置能力强大,但舆论监督仪式感浓厚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众多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了一个“打假日”。众多媒体也会就“3·15”展开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其中最知名的非央视3·15晚会莫属。

央视作为中国最大的媒体平台之一,其所拥有的话语权是其他媒体难以撼动的,自1991年3月15日播出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开始,央视这一打假运动已经持续了26年。

因而每年在舆论场引发巨大的效应,许多企业都对这档节目的播出绷紧一根弦。

明天便是3月15日,一场打假维权运动早已蓄势待发。这种运动式打假,已经是每年的例行动作。不难发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厂商,在这个时间段都会将目光聚集到央视的3·15晚会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会是一台成功的晚会,也会是一次影响较大的舆论监督。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更像是一种仪式感,在某一个特定日子的“庄严”仪式。

舆论监督的仪式感,还体现在新技术、新形式比如H5、直播、小程序等的运用,但传播声量不成正比,点评类网站、社交平台投诉、投诉、口碑类网站等也推出打假入口。

从央视3·15晚会的一贯操作手法来看,其“钓鱼式暗访”、“运动式舆论监督”、“选择性质疑”等屡被公众质疑。但是,央视的报道往往引导了众多媒体的跟踪,“失语者”在央视曝光后纷纷又成了“追踪者”,不断带来重磅的后续报道。

持续了26年的3·15晚会证明了央视的议程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按照惯例,315晚会之后,相关舆情将持续发酵。

3·15舆论监督一家“独大”,众媒失语

央视每年在3·15重磅出击,由此也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关注。2016年,互联网企业成为“重灾区”,饿了么首当其冲;2015年,汽车缺陷、电信行业实名制和虚拟主叫等问题被猛批;2014年,尼康相机黑点、大唐旗下高鸿等手机恶意程序的骗局和陷阱······

回顾历年3·15晚会,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可谓头等大事。今年的晚会主题也与此相呼应:“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

然而,为何除了央视一家,3·15再难见其他媒体的舆论监督声音,或者说有动静却无大影响。以今年3·15为例,截至目前,除了众人期待的央视晚会,在舆论圈引发较大讨论的无非是北京时间的“俏江南黑厨内幕”。

蓝鲸报道,报道呈现碎片化特征,借助大数据、可视化新闻和调查问卷等形式的,不少媒体小编做了许多互动选题,大数据报告、民意调查问卷等成为流行的报道形式,比如2016年3月9日起,新浪新闻启动了连续五天的大型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网购、海淘、旅游、中介多个领域。截至3月14日中午12点,共有逾两万人次投票,评论参与数逾七万条;再比如今年,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出“各城市维权意识报告”。

相比之下,315期间重磅调查新闻却并不多,前东方早报资深调查记者简光洲对蓝鲸表示,央视今年应该继续有猛料,但地方媒体目前看下来没什么大的声响。

“(315晚会)这样一个活动,对于企业来说还是有震慑力的,由于315晚会现场的曝光时间是有限的,在案例挑选方面必然会特别慎重,都是经过大量调查,结论严谨和问题的质量都相当高,比如往年曝光的电信诈骗、饿了么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网购平台假货横行等,这些都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相比之下,很多媒体的报道有很多顾忌,调查本身也浮于表面。”简光洲表示。

所谓舆论监督,说的是媒体运用其特有的舆论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但许多媒体在舆论监督上并不是合格的,有时候甚至扮演了“失语者”的角色。论其原因,无非是相关部门惹不起、企业不想惹、合作方不能惹等原因。在行使舆论监督权时,有时候媒体会被相关部门叫停。

315成营销大会,负面新闻“借刀杀人”

据氢媒工场报道,今年315前夕,新浪微博提前举办了一场“微博315”大会,大有对标央视315晚会的意味,当天的“微博315”还发布了微博2016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

但吊诡的是,“微博315”最后竟然沦为一场“营销表彰大会”,除了电商是某猫、某宝、某东,汽车是奥迪、宝马和奔驰,旅游是去哪儿、携程和飞猪,手机是华为、魅族和OPPO,互联网金融是京东金融、理财通和蚂蚁聚宝,母婴是伊利、美赞臣和飞鹤,美妆是雅诗兰黛、SK-II和资生堂,有围观群众戏称这是“PPT打假”。

特朗普的当选让人们认识到,负面新闻也可以是生产力,国内品牌似乎深谙其道,3.15权益保护日,舆论监督更多的应该是从消费者,有部分媒体确实刊发了许多“舆论监督”报道,但有些报道更偏向于企业和品牌的“负面新闻”,除了报道外,另有用意。

对于这一现象,人民网报道称,本来应“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舆论监督,却成了非你即我、非对即错的“攻防战”。结果只能是监督者、被监督者被割裂,舆论监督被“负面”绑架,在“脸谱化”、“选择性”、“一棍子打死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打假前,请先看一段广告”

据财经网报道,央视315晚会节目将要播出,舆论热议晚会播出前的广告,戏称其为“已交保护费的企业名单”。节目播出时,微博上网友热议、各路媒体、自媒体直播晚会片段。3月15日晚,舆论场好不热闹,仿佛“今夜我们都是外国人”,在央视带领下口诛笔伐,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无良企业被揭发批判,消费者权益从而得以维护。

既然是一场晚会,许多企业自然不会放过插播广告的机会。

腾讯财经报道显示,2015年央视3·15晚会前出现的广告有:速腾、创维、联通、居然之家、微店、华帝、九牧、老板抽油烟机、鲁西化肥、美的空调、超能洗衣液、江中集团、蓝月亮洗衣液、江中猴菇饼干、百合康、中国电信天翼、中国农业银行和圣象地板等。

2016年3·15晚会直播开始前,央视播放了10余条广告,其中部分为重复投放,包括途牛旅游、圣象、工商银行、上汽大众和咪咕音乐等。

媒体与企业总会有一些微妙的关系。众所周知,广告是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广告主一般则是形形色色的企业。有些企业与媒体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因而媒体在发现相关企业的负面消息时,要么选择性忽视,要么成为企业的外宣平台,为企业“澄清”。还有一部分企业“背景深厚”,媒体也不愿意“引火上身”,因而出现了失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