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饱受诟病,“兼听则明”式新闻产品开始流行

培养用户通过阅读双方的观点,来了解每一次论争背后的两派。

编者按:“不要听见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判断”,然而在基于算法和兴趣的新闻阅读模式中,做到这一点似乎越来越不容易:当你通过智能排序的方式浏览新浪微博,当你刷新朋友圈的新鲜事,当你查看Google的搜索结果,你就是在过滤器之泡当中,你看到的信息都是被服务器后台的算法精心调整过的,算法依据你鼠标点击过、键盘输入过内容,让你喜欢的信息呈现在你眼前,像个泡泡一样把你和其他信息、和真实全面的世界隔绝起来。

资讯正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营养不良”、信息流通越成熟人们变得越偏执,为打破这一现状,一些新媒体业者正在努力让信息更加全面,让人们重新学会“兼听则明”,“如果我们都不倾听对方的表达,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全文:(原文标题:拒绝“猜你喜欢”和趣缘局限,互联网业者正试着让你“兼听则明”

刊载于:百度新闻实验室 译者:薛静   蓝鲸经授权转载)

什么是“过滤器之泡(filter bubble)”

这个数字化时代中,网络介入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看似是网络总在照顾我们的喜好,实际上,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兴趣偏好、知识视野甚至政治立场,都在被网络影响和左右。

因而也就出现了“过滤器之泡(filter bubble)”这个新问题:当你通过智能排序的方式浏览新浪微博,当你刷新朋友圈的新鲜事,当你查看Google的搜索结果,你就是在过滤器之泡当中,你看到的信息都是被服务器后台的算法精心调整过的,算法依据你鼠标点击过、键盘输入过内容,让你喜欢的信息呈现在你眼前,像个泡泡一样把你和其他信息、和真实全面的世界隔绝起来。

这款应用,提醒你“兼听则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的开发者设计了Read Across the Aisle这样一款APP,而且,这一应用的灵感来得相当跨界:它的原理取自运动追踪器。

为了让读者获取的新闻来源更加丰富客观,Read Across the Aisle对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了追踪。在众多媒体中,APP选取了大约二十个新闻来源,建立起一个立场光谱,从最左派的《赫芬顿邮报》,到最右派的福克斯新闻网,中间排列着《纽约客》、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以及《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然后,追踪读者经常阅读的新闻是出自哪些来源,位于这一谱系的什么位置,再加以阅读时间的权重,最终形成了屏幕底部的小滑块——按照你的阅读习惯,APP判断你的消息源偏左或偏右,并呈现在滑块所处的位置上。

这款APP用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帮助用户逃离他们的新闻阅读之泡。当用户的阅读习惯偏离某一端太远,APP就会触发通知,建议他们换换来源,看看另一派的新闻与观点。这款APP之于新闻,就如同健身手环Fitbit和坐姿改善器LumoLift之于运动和形体:通过追踪用户的活动,帮助他们缩小与标准目标的距离,推动他们越来越好。

“常常有人说,‘我有个问题:我摄入的媒体营养一点都不均衡,总是这里吃太多,那里没吃过’。我们的APP就是为这群人设计的。” 这款APP的创始人尼克·拉姆(Nick Lum)介绍道,他还是BeeLine Reader的创造者,这个浏览器插件+手机应用,可以用颜色梯度让文章更容易阅读。“这款应用的出现,让那些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人,能有一个快捷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Read Across the Aisle如何判断新闻来源的意识形态倾向?人们又是否同意它的归类排序呢?这款APP的依据,其中之一是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对媒体立场的归类,基于他们被各党派受众信任的程度。例如,福克斯新闻网,被保守党高度信任,而并不被自由派信任。这款APP的开发,还向早期用户做了调研,在处理众包新闻时,还在新闻众筹网站Kickstarter的拥趸者们那里得到了帮助。

“通过这些渠道判断出的结论彼此非常一致,总的来说,不会对某一媒体的立场产生特别巨大的分歧。”

目前,这款APP只有iOS版,它还有一个明显的局限:它收入判断列表的新闻来源只有二十个,意识形态追踪也只能在APP内部实现。对于大多数只使用几个固定APP阅读新闻的手机用户来说,这款APP的设计仍旧存在提升的空间。现在,APP的开发者也正在准备研发一个浏览器插件,从而让电脑端实现更多的功能。

打破趣缘局限,新闻大佬也在努力

拉姆设计APP的灵感,来源于他在过去的一年中,对自己身边的人Facebook和Twitter使用情况的观察。拉姆说,处于左右两派的朋友,被困在自己的泡泡之中,很少质疑自己的政治信仰,总是批评另一派的。但是,他们的见解往往显示出自己对另一派缺乏了解。从许多方面来说,数字时代就是比尔·毕晓普(Bill Bishop)所说的“伟大的序列”,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志趣相投的群体中,最终创造出的是多极分化、相互之间很少关联的社会。

“过滤器之泡”的问题,尽管是存在于部分算法高效的新闻分发程序中,但是业界始终回避其技术解决方案,更多的是用小修小补来防止这一问题扩大。例如《卫报》,开设了“打破新闻之泡”专栏,列出了保守派文章,以拓展自身左派读者的视野。“红色材料”“蓝色材料”则是《华尔街日报》的产物,它们将Facebook上保守派和自由派的观点一对一地双边呈现。Chrome浏览器的插件“逃离泡泡”,则根据用户想要了解哪个群体的意愿,通过插入正面文章的方式弥合两派裂痕。“不可分割”则是公共无线电台出于类似的目的,为听众们提供的节目。

拉姆认为,先解决“过滤器之泡”的问题,才能让人们对医疗、教育等重大话题展开正确的讨论。“如果我们都不倾听对方的表达,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他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目标不是促使人们多看看另一党派的新闻,而是培养用户通过阅读双方的观点,来了解每一次论争背后的两派。

让对手免费阅读!

现在,已经有一些新闻机构有意与这款APP合作。虽然具体计划尚不明晰,但潜在的合作伙伴可能会被它的用户吸引,这些用户愿意通过使用APP,在某些论题上倾听多个方面的观点。

“我们希望展开这样的合作,比如,《华尔街日报》是个保守派媒体,能否在我们的APP上,让我们判定的自由派的用户,可以不通过付费墙就能看到他们的报道。”拉姆说道,“我觉得,在那里表达观点的保守派者,肯定也希望有自由派能阅读、了解和传播他们的观点。”

Read Across the Aisle也希望扩大其在世界各地的影响。“过滤器之泡”的问题,并不局限于美国,这就是为什么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韩国的用户,也都纷纷联络拉姆,希望他开发基于本国新闻来源的程序版本。未来的计划中,除了Chrome插件,还包括更深入的历史数据分析,力图让人们看到他们的阅读习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虽然APP的开发人员并不奢求能够扭转“过滤器之泡”的问题,但是还是希望能在“打破边界”上有所作为。“如果我们能让使用APP的人接触新的观点,把他们变成一片社交媒体泡泡中的灯塔,我们就能开始打破高墙,了解另一边的人们,即便在实际的政策目标中意见相左,也能够基于理解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