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票房大战里,一条狗和爵士乐是如何抢了风头的

3月11日,周六,已经晚上11点多了,上海影城4号厅却座无虚席,大屏幕上播放的不是大热的《生化危机》或者《金刚狼》,而是《爱乐之城》。

对于热衷快餐文化的人而言,这部电影早已恍然隔世,但对另一部分观影人群而言,爱乐之城却意外滴成为身份认同的标签。

影片结束时,前面一对外国情侣告诉笔者,这已经是他们在上海五刷lalaland了,现场甚至还有位从山东到上海出差的哥们,看到这里有档期,就买了张票,特意从陆家嘴打车来看。

每年3月,历来是商业大片扎堆的时候,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从2月14日情人节上映到3月中旬,无论是从排片、票房、口碑,还是从社交媒体上关于爵士乐、歌舞剧等的讨论来看,爱乐之城都算得上是一匹黑马。

在三月档期,一众商业大片同样被另一部从好莱坞引进的文艺小清新影片抢了风头,它的名字叫《一条狗的使命》,据说在部分影院,你真的可以带一只狗去看。

根据中国票房的数据,截至3月12日(周日)晚,《一条狗的使命》实时票房突破4780万,排片比高达24.76%,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3.65亿,力压金刚狼和生化危机。

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半个月不到,《爱乐之城》和《一只狗的使命》的票房成功,是否给整个电影行业释放了某些信号?

《爱乐之城》,让一家创业公司回报超10倍

爱乐之城的票房表现,也让国内创业型发行公司看到了更多希望:

在国内发行方并不看好引进《爱乐之城》前景的2016年,卓然影业买下该片在中国的院线播映权和电视版权,一手承包宣发业务。截止3月7日片方统计,该电影在中国收获2.38亿票房。有业内人士分析,卓然影业依靠这桩生意所获得的投资回报有可能就超过了10倍。

新京报在寻找中国创客报道里,梳理了这家企业的宣发策略:

卓然影业以宣传营销为核心卖点,旗下业务包括传统宣传、视频物料、线下活动、商务合作等。拥有《十万个冷笑话》、《煎饼侠》、《老炮儿》等成功全案营销案例,2014年创立当年即实现了盈亏平衡。

2015年开始,卓然影业着力布局发行业务线,试图通过实现“宣发一体”建立行业壁垒。对标成熟电影工业体系,宣发整合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国内做到“宣发一体”尚属少数。卓然影业试图将宣传和发行两个环节利益进行捆绑,让双方发挥更好协同效应和势能,率先打通电影行业中下游产业链。

事实上,“宣发一体”策略,早在两三年前就让很多小体量发行方尝到了甜头,比如影联:

据了解,这家成立仅一年的宣发一体化公司是国内首家被好莱坞片商(索尼影业)认可的电影营销公司,阵线遍布全国125个城市。

《心花路放》上映前,已经有了“爆棚”迹象,连续三轮超前点映,平均上座率高达60%,票房突破4000万;正式公映后,《心花路放》更是以平均每日以一亿票房的速度“横扫”国庆档,迅速登上华语电影首周票房冠军席位并刷新国庆档单片票房纪录,贡献了国庆档60%的票房。

在老板讲武生看来,影联在这些影片中实践的区域宣发一体化概念正在打破传统发行模式,而《心花路放》则既是一次区域宣发一体化的成功实践,亦是一次以发行主导宣传的胜利。

观影消费升级来了:最近流行“二刷”

在爱乐之城和《一条狗的使命》两部电影的观影人群里,有相当部分的都是属于二刷三刷甚至更多,而这似乎也正在成为一部分城市观影人群的新玩法。

从事室内设计的上海刘女士告诉蓝鲸,之所以选择二刷这两部电影,主要是觉得第一遍看的时候本能会觉得遗漏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多花几十块钱获得的不仅是更大信息量,也能获得更愉悦的精神体验,这种体验不亚于看一场话剧,而价格却比一场话剧前排位置便宜了太多。对这部分人群来说,如同读一本书,观影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消遣,而是在跟自己进行深度交流。

而在观影习惯悄然改变的背后,消费升级无疑是更加基础的推动力量,对于影片引进商而言,这种观影习惯的升级换代,给他们引入更丰富类型作品的理由。

曾几何时,类似于一条狗的使命这样的治愈电影,其观影阵地还主要限于视频网站和豆瓣社区讨论,对于发行公司而言,引入这类电影的风险是不得不考虑的,但lalaland和一条狗给了发行商更多的勇气:

《一条狗的使命》上映15小时便打破同类型影片首日票房纪录,上映40小时突破同类型影片首周票房纪录,并成功在上映第6天突破票房2亿元大关,累计票房达2.07亿元。要知道,即便是神作《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国首周票房不过142万,直到影片下映,累计票房也不过421万。而《一条狗的使命》上映当天票房近2400万,第三天破亿,第六天破2亿,创造了同类影片在国内市场的神话。

一条狗的生命体验,都能让影迷心甘情愿一再跑去影院,这不仅给阿里影业的国际化战略更多信心,也给国内电影市场全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