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者创办北极时报开发新闻处女地,华盛顿邮报邀其写专栏

“为了让人印象深刻,你首先需要一个好故事。而获取好故事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媒体专业化。”

编者按:新闻真的已经多到爆炸了吗?如果从区域地理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地球上还存在诸多的“新闻处女地”。最近,据Digiday报道,一个在维基百科上都没有词条的非营利小媒体《北极时报》,因为其长期专注北极地区相关新闻资讯,成为这一领域的稀缺资源,导致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各大报纸争抢优质内容。

以下全文:(原文标题:在这家做出风格的小媒体面前,《华盛顿邮报》也得甘当配角! 刊载于:百度新闻实验室)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参见一下这几家传媒巨头: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1877年创刊,华盛顿新闻的旗帜,曾获得47项普利策奖,当年曾率先报道“水门事件”,对尼克松打出会心一击,改写美国历史。直到今天,仍然是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

《卫报》(The Guardian),1821年创刊,英国三大报之一,历史悠久,定位高冷,风格特立独行。2013年斯诺登披露“棱镜”项目,《卫报》顶着压力担任消息渠道,一时间举世瞩目。

《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1876年创刊,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日报之一,无论历史还是声誉都冠绝意大利媒体。该报方针以独立著称,早在1910年代就确立了在国内的龙头地位。

然!而!在近期的一次关于格陵兰油矿开采的新闻报道中,这三家大报却都心甘情愿成为配角,齐刷刷地请出《北极时报》(The Arctic Times)为它们撰稿。

《北极时报》是一家非盈利的小媒体,小到连个英文维基词条都没有。它顾名思义地专注于北极相关的新闻,每到类似场合都能大显身手。这次,《北极时报》的三位记者分别进行撰稿——来自意大利的马佐·缅因(Marzio Mian)负责《晚邮报》稿件,迈克尔·奥尼尔(Michael Oneal)负责《华盛顿邮报》稿件,莫里斯·沃尔什(Maurice Walsh)负责《卫报》稿件。早在2002年,这三个人就在一次研讨会上确立了共同的梦想——开发北极的新闻。很快,他们做了一次北极旅行,从此踏上了新闻业的开拓之旅。

奥尼尔对《北极时报》的工作十分自豪。“我们开发了新闻业最后的处女地。全球变暖让人类能到达曾经被封闭的地区(格陵兰),很多人都尝试着在那里开发自然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和航线。但这一切其实笼罩在全球变暖的阴影之下。《北极时报》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找到了写新鲜事物的机会。”

“为了让人印象深刻,你首先需要一个好故事。而获取好故事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媒体专业化。”奥尼尔说。

团队成立后,他们获得了来自多方面的财务支持。大金主帕特里克·依甘(Patrick Egan)曾经是一位出版商,他多年来一直在加拿大北部工作,非常清楚北极没有大型新闻机构、缺乏关注度的现状。有感于此,他为《北极时报》三位创始人的格陵兰之旅提供了资金,并与来自冰岛的专业团队合作,制作了成本2万美元的视频。

奥尼尔、缅因和沃尔什的工作方式也很别致。他们在一起讨论成果,但分别写作自己的报道。

“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故事。”奥尼尔说:“编辑们不希望自己的报道和别的媒体重复,而且这样也能体现我们各自的风格。”正因为写作工作是分开进行的,三人的侧重点和视角有所不同,因此不会发生《华盛顿邮报》和《卫报》报道“撞车”的情况。

《北极时报》的团队确信,他们的工作重点将是为现有报刊提供故事,而不是自行发布。 “反正……都是新闻出版嘛,在哪都差不多。”依甘倒是很看得开:“我们合作的平台都比较大,不仅能提供稳定的读者群,也提高了内容的可信度。”

奥尼尔对此表示同意:“与合作伙伴并肩作战是更有效的选择。现在互联网这么拥挤,建一个自己的网站等人来点并不现实。但有了这些大报作为平台,我们也能做起自己的事业了。”

现在,《北极时报》还没有决定下一次远征的目的地。但他们很快就将开会讨论这一问题,而依甘将提供更多资金。

“我的梦想是让来自非洲的记者也意识到北极发生的事情。”缅因说: “我理想中的远征将有包含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媒体和不同国家的记者。我们将成为一个大团队,就像一个科学考察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