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政府工作报告11次谈及"保险",大灾保险补足农业保险短板

保险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多达10次,险资出现1次。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传来诸多接地气利民生的好消息。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具,保险二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多达10次,险资出现1次。作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

具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保险业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中正在走向完善,医疗保险方面,2016年我国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2017年将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并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养老金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将发展医养结合等新的服务模式。此外,保险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

2017医保补助涨至每人450,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

事关民生,医疗、养老问题成为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保险业在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正在逐渐走向完善。

从医疗保险方面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符合规定的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可直接结算。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大病保险再次被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及,指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此外,在医疗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同时提出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养老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为17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指出,2017年要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开展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

现代农业建设保险业不可或缺,大灾保险补足农业保险短板

针对上亿名农村人口,现代农业建设成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其中农业保险则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今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表示,“三农”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农业要发展必须走向现代化,走向现代化就要搞规模经营。搞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着一个风险防范问题,当然这里面有市场风险,但主要是自然风险,一旦遇到大灾,可能多年的投入就血本无归。

黄守宏介绍说,这几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速度是很快的,农业保费的规模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田作物都覆盖到了。在农业保险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绿箱”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的基本手段之一。我国面上的农业保险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了,但力度还不够,规模经营农户的大灾险,就是薄弱环节。所以这次《报告》决定,在13个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事实上,针对保险业三农问题中起到的作用,此前发布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也有所涉及。业内人士表示,与此前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份量占得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等方面。比如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要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据统计,文件中共有13处提到保险,其中涉及商业保险11处,提到9类保险。具体来看,被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保险分别为食品安全责任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业互助保险、互联网保险、农业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以及保险+期货。

“拓宽险资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4万亿险资流入实体经济

近期,险资投资动向备受瞩目,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未来的投资方向也引人关注。3月5日,险资投资方向问题现身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要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止脱实向虚,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据媒体报道,这是“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保监会《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拟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

事实上,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保险资金在助力振兴实体经济方面并不缺席。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日前表示,保险资金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提供者。截止到2016年末,保险资金累计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社区、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计金额超过了4万亿元。

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首台(套)保险和科技保险分别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科技型自主创新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86.62亿元和1.0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6.72%和631.25%。截至2016年底,累计发起设立债权、股权和项目支持计划659项;合计备案注册规模1.7万亿元,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从为稳就业作出积极贡献方面,截至2016年底,保险营销员达657.28万人,较年初增加185.99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总数的14.15%。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显示,要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推动优进优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据保监会数据显示,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去年累计为8.22万家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16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