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入口、无打赏、不固定,豆瓣试水直播有些“心不在焉”

拜托豆瓣做事用心点儿,别让用户都看不下去了。

今天,一篇名为《在豆瓣,狼叔休·杰克曼来了一场“尬直播”》的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这篇来自PingWest品玩的文章作者在观看了周三豆瓣做的《金刚狼3》男主休·杰克曼的新片访谈直播后颇感失望,并直言“拜托豆瓣做事用心点儿,别让用户都看不下去了。”

复盘豆瓣访谈休·杰克曼的直播,几乎可以用“车祸现场”形容。嘉宾出场时间一再延后、暖场嘉宾“热聊”几度冷场、场景切换失误、采访主持人英文口语被诟病、直播结束草率等问题几乎“刀刀致命”,根据直播页面截图显示,围观直播的观众接近三万人,吐槽弹幕此起彼伏,有人不禁发问:“还有哪家直播比豆瓣更车祸现场的吗?”

根据PingWest品玩报道,豆瓣一个月来已经进行了三次直播,最早的一次举行于2月19日,主题是孟京辉黄湘丽新剧发布会的直播。当时为增加人气,豆瓣提前几周在App端开屏界面和首页轮播界面都进行了做了广告。而在直播开始前24小时,豆瓣尝试了轮播文艺纪录片来吸引用户订阅开播提醒。由于直播时间在周日,观看人数效果尚佳。

但事实上豆瓣的直播业务可以追溯到2016年初,直播主题涵盖了第73届金球奖颁奖典礼、蒂姆·波顿中国行、《驴得水》主创团队、2017新年音乐会等,但直到今天搜索豆瓣Web页面和手机客户端,都没有发现直播栏目的固定入口,只是偶有直播活动时豆瓣会在App开屏、首页轮播banner或信息流中做推广,在直播结束后豆瓣会迅速关闭直播流,既无法实现“回播”功能,更没有什么存在感。加上节目缺乏专业策划,内容上线仓促,上线时间不固定,整个豆瓣直播给人的感觉像是“闹着玩儿的”。

更重要的是,在豆瓣直播中并没有设置打赏功能,这一被时下主流直播平台反复验证的最直接盈利方式,不知是被豆瓣直播有意还是无意的略过,让人颇感讶异,甚至有外界认为文艺气息颇重的豆瓣在“自视清高”。

在业内人士眼中,豆瓣被视做“慢公司”的代表,豆瓣既没有盈利思维,又放任了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从眼前溜走,还错过用户最活跃的时期,如今豆瓣忽然跌落为众人眼中“做什么都慢一拍”的负面典型,甚至被投资圈引以为戒。

这一点在豆瓣的商业化尝试中就可以看出。2010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广告产品,而后针对小组、圈子的商业推广也成为豆瓣收益的主要来源。2012年5月,豆瓣电影推出在线购票和选座功能,不过目前已经被证明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不可否认豆瓣电影与同城在票务分发渠道方面还依然保有优势。2013年9月,豆瓣推出了导购类产品“豆瓣东西”,并于2014年上线东西App,但这一姗姗来迟的产品与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网站比起来实在缺少亮点乏善可陈;豆瓣FM则尝试经营付费会员与艺人培养。另外,豆瓣还上线了豆瓣书店,开始涉足出版业务。

易观智库新媒体分析师马世聪认为:“对于豆瓣来说,当PC端SNS用户向移动端逐渐转移时,没有抓住恰当的转型机遇,并且移动端不同产品线之间的割裂分散导致用户规模有所降低,在商业化方面过于谨慎也导致资源缺乏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

如今,如同豆瓣的一些业务一样,不管直播平台经历了2016年怎么激烈的搏杀与暗战,豆瓣直播仍旧慢吞吞地在“试错”,你要把它称为一项产品,它确实没有什么存在感,索性称它为配套传播渠道,显然辜负了一年来“试错”的坎坷。但打磨了一年的直播产品,一场发布会采访竟也捉襟见肘,难怪网友会想“拜托豆瓣做事用心点儿,别让用户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