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奖媒体大乌龙,继“事实不够用”后新闻事实也出错了

媒体没有错,新闻事实错了。

今日,媒体圈最大的新闻非奥斯卡乌龙事件莫属。

当地时间26日晚,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最佳影片颁发的过程中出现乌龙,颁奖嘉宾将原本属于《月光男孩》的最佳影片奖项颁给了《爱乐之城》。

然而,当颁奖嘉宾宣布最佳影片是《爱乐之城》后,各大新闻客户端纷纷向用户推送了这一消息,一些早已做好准备的微信小编在“填坑”后也将微信文章迅速做了推送。

几分钟后,这一新闻就成了乌龙新闻。不少舆论声音认为媒体不严谨,为了片面追求速度而抢发新闻。连一向专业严谨的《新京报》在这次乌龙事件中也没能避免出错。众多媒体纷纷删微博,《新京报》也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更正。

有网友感叹:每天只有一次推送权限的微信小编要哭了。

这次“奥斯卡乌龙”,指责媒体的声音不少,新闻专业主义等名词再现。但与此前出现的“阎肃去世”、“李光耀去世”、“白岩松被去世”等乌龙新闻相比,这次媒体显得很理直气壮。

颁奖人错拿信封,新闻事实“错了”

相比之前几次的乌龙新闻,媒体这次并不是没有确认信源,也不能说是传递假新闻。

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上,颁发“最佳影片”的沃伦·比蒂拿错了信封,拿的是最佳女主的信封,上面写的“艾玛·斯通《爱乐之城》”。当她喊出“爱乐之城”四个字时,这一事实便被媒体报道了。

无论是从新闻操作手法还是生产流程上来说,“《爱乐之城》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一新闻信息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在争分夺秒的新媒体时代,各大新闻客户端在第一时间把这条重磅新闻推送给用户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问题偏偏出现在新闻事实上。媒体没有错,新闻事实错了。

上周,一篇名为《当每个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的文章在媒体人的朋友圈中刷屏。文章认为,随着传统媒体的垮塌,一起垮塌的还有正规新闻采访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带来的叫做新闻事实的产品。与其相伴的,是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的那句“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了”。

这次的集体乌龙,大家也在谈论新闻事实,一边批评着媒体。但是继事实不够用之后,事实也开始出错。有业内人士告诉蓝鲸传媒,今日某日报类纸媒编辑在得知奥斯卡颁奖出错后,迅速冲到电梯下楼,及时阻止了签版。所以说,并不能一味的认为媒体都在求快,在追求速度中忘记了自己的价值。

快是趋势,也是新媒体野蛮生长的劣势

长期以来,在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中,做得最好的就是门户。就现在而言,很多新媒体开始比拼自家新闻的推送速度。“快速反应,立即执行”的理念之下,新闻编辑需要快速判断一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且立即推送给用户。

除此之外,媒介工具的多样化、自媒体盛行,人人都可以发言的环境下,谣言、假新闻也越来越多。众多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猛烈攻势下,在主要“深度”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新闻的速度。但传统媒体在求证方面,依旧有着其一贯的新闻专业主义。

以2015年发生的假新闻“闫肃去世”为例,网易、搜狐、凤凰、新浪等新闻客户端都“第一时间”推送了这条“新闻”。在被证实为假新闻后,各大门户纷纷删稿,或用新的稿件替换原稿件。

作为传统媒体转型中的标兵,澎湃新闻没有在第一时间跟风报道,而是打电话向闫肃之子求证、得到了否定的答复后,再发布新闻。不难发现,澎湃新闻再一次向众多野蛮生长的新媒体展示了其对信息发布的严谨态度。

新媒体的特性就是快,除了信息发布快,更正也快,在快速反应同时又能迅速纠错(除了微信公众号)。在这次奥斯卡乌龙事件中,首先错的是奥斯卡颁奖这个新闻事实,如果要强行扣一些所谓的新闻专业主义帽子,媒体不该背这个“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