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美元只是资本善意,爱奇艺的未来或只能靠付费订阅

在内容IP之外,决定爱奇艺能否从第一梯队向更高层面迈进,关键还是能否持续壮大付费用户人群。

昨天(2月21日),爱奇艺宣布完成一笔15.3亿美元的可转债认购。主要认购方为百度、高瓴资本、博裕资本、润良泰基金、IDG资本、光际资本、红杉资本等。其中百度认购3亿美元。

从认购方的来头来看,资本市场对于娱乐产业和爱奇艺应该是充满信心,但从爱奇艺的角度来看,这确实让人心情复杂的事情。作为最烧钱的互联网产品之一,视频平台不断拿钱,意味着能够活下来继续扩张,也表明其盈利模式依处探索阶段。

轻奢主义,能够破付费订阅的难题吗?

2015年6月爱奇艺月度付费VIP会员数达到501.7万(同比增速达765%),爱奇艺随后打出“轻奢新主义”的VIP会员品牌口号,包括邀请黄渤等影视明星拍摄宣传片在一线城市用户群体中进行大量投放,试图传达出“付费看片是一种轻度奢侈的生活态度”的信息。

这些年,培养用户付费习惯,是国内外大小媒体同样面临的难题,一个常见思路是通过部分优质内容的免费输出来获得读者的更多阅读兴趣;亦或是捆绑销售其他数字产品吸引特定人群。相比之下,爱奇艺推出的轻奢概念,给付费阅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如何让受众在“付费阅读”和轻奢之间划上等号,这显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根据最新的第三方数据艾瑞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爱奇艺移动视频月活设备达到4.81亿台,月使用时长达55.79亿小时,相比1月分别增长20.08%和27.18%。

虽然爱奇艺这些年来通过大量精品甚至是现象级内容,成功吸引了年轻用户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网络综艺、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等产业的风向标价值,但要改变国内内容消费的玩法,路还很长。

付费阅读观看的培养是一个复杂工程,常会出现反复,据中国广播网报道,2013年,《纽约时报》在试图说服用户付费阅读两年后,付费墙带来的数字订阅收入终于艰难超过了数字广告的收入,而这其中还有广告收入急剧下降的因素。其实早在4年前,《纽约时报》就曾尝试推出过付费阅读,彼时《纽约时报》网站拥有3000万独立用户访问量,但随后浏览量急剧下降,两年后不得不重新免费, 从免费到重新要付费,这个过程中美国读者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

今年纽约时报开始尝试与流媒体服务商Spotify合作推出捆绑式订阅服务,《纽约时报》每周的数字订阅服务为5美元,购买一年订阅服务,读者就可以免费享受价值120美元的Spotify付费订阅服务。

相比之下,爱奇艺也在探索自己的付费逻辑,2013年据新闻晨报报道,爱奇艺宣布没有在国内大银幕上映的电影,可以通过视频网站获取收益了。

据了解,在爱奇艺国内首个“网络院线”电影发行和收益的新模式中,将为在网站上映的电影导演首开长达七个月的付费窗口期,根据付费用户观看电影产生的收益,与导演分成。七个月窗口期之后,还会将收益模式转换为广告分成,并在未来逐步实现与片方的永久分成。而根据影片是否在爱奇艺独家播出,分成比例也将有所区别。据业内估计,这些影片为导演们所带来的分成总额将至少达到千万级别。

人工智能将如何应用视频平台

除了内容优势,决定爱奇艺能否从当下视频平台第一梯队的另一关键要素,是付费用户群体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而这取决于爱奇艺能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娱乐服务和体验。

对于百度而言,能够给爱奇艺提供的最大支持之一,可能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持续改善爱奇艺的用户体验。对此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未来百度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爱奇艺的发展,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爱奇艺赋能。”

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能给爱奇艺带来什么?

对于视频平台而言,无论是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还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都有很强的运用需求。以云服务为例,随着5G网络技术的普及,流量瓶颈被打破后,消费者对于云存储的需求将迎来急速增长,百度网盘经过4年的发展,已拥有超4亿用户, 但目前面临着政策风险和技术升级瓶颈,爱奇艺可以帮助导入更多的视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