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开门红背后现"隐忧":3家险企业绩同比缩水,7家增速放缓

尽管保险公司纷纷牟足了劲冲击开门红业绩,仍有3家险企1月保费收入同比缩水,7家险企保费收入增速同比放缓。

备受关注的上市险企开门红业绩目前已全部揭晓。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每年的年初时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一方面保险代理人的销售任务在此期间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会各出奇招揽客。从历史业绩来看,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的业绩往往能占到全年规模保费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1月份保费收入数据来看,今年各大险企同样在开门红业绩方面牟足了劲。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中有3家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上涨3成。国华人寿以及天安财险的1月保费收入表现也在相关上市公司公告中有所透露,国华人寿同比涨逾2成,天安财险同比上涨3.65%。

不过在光鲜的数据背后,蓝鲸保险注意到,即便是在开门红阶段,仍有3家险企出现保费收入同比下滑。此外,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保险公司业绩增速放缓成普遍现象。

3家公司同比缩水,太保财险业务承压

从今年1月的保费收入来看,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平安同比涨逾3成,新华保险同比缩水两成。从4家上市险企的原保险保费收入金额来看,中国人寿以1612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位居4家险企首位,中国平安紧随其后,今年1月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平安养老以及平安健康一共贡献原保险保费收入1200.31亿元,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今年1月的原保费收入分别为513.2亿元以及169.51亿元。

不过,蓝鲸保险注意到,即便是开门红的大日子,新华保险、太保财险以及平安养老3家险企仍然出现了业绩同比下滑的局面。数据显示,处于转型期中的新华保险今年1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169.51亿元,与去年1月216.7亿元的业绩相比,同比缩水21.78%。

有分析人士表示,新华保险自2016年开始进入转型阶段,逐渐放弃依靠趸交保费提高规模的模式,业绩同比缩水符合预期。新华保险方面此前也公开表示,“十三五”时期着眼于稳,2016年以及2017年均不会去采取措施让保费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新华保险保费收入数据同样较前一年有所缩水。

无独有偶,太保财险同样出现业绩同比下滑的局面。蓝鲸保险梳理公开数据发现,太保财险今年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9.8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11.32亿元的业绩同比下滑1.34%。

对此,有券商研报指出,从此前披露的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太保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财险业务保费715.9亿元,同比上涨1.1%,较上半年1.7%的增速进一步放缓,持续低于行业增速8%。随着2016年车险费改在全国落地,车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车险业务保费增长和成本控制面临更大压力。

7家险企增速放缓,市场预言下滑趋势延续

与此同时,蓝鲸保险注意到,尽管上市险企整体看来维持保费收入同比上行的局面,但对比历史数据,今年有7家险企增速放缓。

具体来看,国华人寿增速放缓最为明显。据天茂集团公告显示,国华人寿今年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6亿元,同比上涨22.64%。而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国华人寿去年1月保费收入为86.43亿元,对比2015年22.3亿元的业绩同比上涨287.62%

增速下滑的局面并非仅出现在国华人寿,据蓝鲸保险粗略计算,增速出现下滑的还有天安财险、中国人寿、太保财险等6家公司。

事实上,险企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早已有迹可循。仅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4家上市险企数据计算,去年12月,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以及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行。去年11月,4家上市险企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仍出现环比下滑迹象。

据蓝鲸保险粗略计算,四家上市险企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32.66亿元,对比10月764.62亿元的数据同比减少4.18%。具体来看来看,平安养老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环比减少40.24%。新华保险环比下滑37.16%,中国太平洋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环比减少25.51%。

对于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市场也早有预言,称险企保费收入增速下行的趋势或将延续至2017年。由于股市和债市的波动增加,2016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面临较大压力,而保费相对投资具有滞后性,因此预计2017年保险行业保费增速可能呈下降趋势。

2017年保费增长迎三重挑战,业内热议拐点论

从2016年整体情况来看,保险业迎来快速增长,一方面去年我国规模保费突破3万亿,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保险大国;一方面呈多元化趋势,互联网保险爆发式增长,新设保险公司审批加速。

不过,对于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能否持续,市场普遍持怀疑态度。有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保费收入的增加主要归功于两点,一点2015年保险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为7.56%,为近年来最高值,而保费滞后投资一年产生变化,2015年的高投资收益率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16年规模保费的大幅增长;另一点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保险公司代理人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带动了保费收入的增加。

目前来看,推高规模保费两种因素在2017年或双双失效。据保监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险资投资收益率下滑至5.66%,较2015年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投资难度获将加大。同时,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保险营销员达657.28万人。业内人士认为,该数量短期内已接近行业天花板水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

此外,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中短期存续险种增幅或将出现较大程度下降。受上述三方面因素影响,保费增速拐点论盛行,有分析人士直言保费高速增长的局面获难在2017年重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拐点论”是否成立需要衡量多方因素,不能因为业务结构调整、增速放缓而做出结论,保险行业发展向好趋势并未改变,调整和转型将为稳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