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错失窗口、牌照收紧,京东进军保险业压力重重

对于京东来说,无论是申请保险牌照还是收购保险公司都绝非易事。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近期备受瞩目,高调宣称京东下一步将深化在金融领域布局,进军保险行业。

事实上,此前京东已对保险业有所布局,刘强东旗下的京东金融页面上单设保险栏目出售保险产品。不过销售别家产品难以满足刘强东的野心,日前其公开表示,京东计划下客户提供自己的人寿保险、资产保险产品。刘强东同时透露,京东目前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收购一家公司来获得所需的牌照。

京东方面对蓝鲸保险透露,目前正在积极与保监会沟通,推进保险牌照申请工作。并表示,关于保险业务方面,开展初期,将围绕京东商城业务场景,“利用京东生态及大数据优势开展创新和尝试”。有业内人士猜测,京东进军保险,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作为电商巨头,复制阿里众安模式,发力保险牌照;二是通过收购,买壳进军保险。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旗下众安保险同样打的是Fintech牌,两者同样的电商背景也更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复制阿里?牌照稀缺、错失窗口,京东压力不小

从其获取牌照的途径来看,刘强东透露正在申请保险牌照。

事实上,国内电商筹建保险公司早有先例。以早在2013年成立的众安保险为例,该公司由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集团、腾讯以及平安集团共同发起。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众安保险的先例来看,保险集团的股东背景可以有助于新保险公司的设立,同时增强消费者投保信心。由此看来,不排除京东牵手险企共同发起保险公司的可能性。

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刘强东也早有打算。日前其公开表示,京东未来将会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应用场景,这些会出现在未来的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当中。京东金融通过科技让大量数据产生关联,理解甚至预知用户需求,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智能保险会通过商品智能、大数据和基因技术为每个用户,每个项目制定不同的价格,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完全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不过,刘强东所提及的智能、大数据以及基因技术听起来都似乎并不陌生。拿到第一张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众安保险已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在寿险、车险等领域的应用有所探讨。

业内人士表示,京东目前具有一定的客户积累,且具备京东商城等渠道,相似的基因也使京东旗下保险公司更容易沿用阿里系保险的推广模式,此外相似的电商背景也能够使众安所构建的场景化保险更容易被复制。不过,复制众安模式,京东仍存在不小压力。首先,互联网保险牌照稀缺,京东从2015年申请至今仍在沟通,而据媒体报道,等待互联网保险牌照审批的队列中,除了京东,还有互联网巨头百度等强大竞争对手;其次,在倡导保险差异化发展的当下,市场是否还需要第二个众安保险?已经晚了一步的京东,如何把握与众安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或将成为其后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并购趋严,买壳进军保险也非易事

京东进军保险,并非申请牌照一条路,刘强东的近日表述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从其获取牌照的途径来看,除了申请保险牌照,刘强东同时坦言可能会收购一家公司来获得所需的牌照。

当然,过收购保险公司获取牌照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仅从2016年下半年来看,中天城投最终取得中融人寿控股权;三胞集团受让保利中国保险51%控股权;深圳柏霖资产变身为新光海航人寿第一大股东;深圳投控竞得信达财险41%股权。

不过目前来看,保监会方面对于保险行业的准入门槛的标准有所提高。去年年底,保监会表示将全面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进一步严格股东准入标准,将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财务类、战略类、控制类股东三个类型,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并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有效发挥制衡作用,防范不正当利益输送风险。除此之外,近日,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再次重申,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监管部门从源头入手,通过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准入门槛,严防“动机目的不纯”的社会资本投资保险业,确保“保险姓保”。看来,监管趋严环境下,并购进军保险也非易事。

刘强东期待千亿元现金流,保险分担几何?

除了谈到未来对保险行业的布局,刘强东日前还谈到了京东现金流的问题,其指出目前京东有100亿元正向现金流,未来五年公司将产生1000亿元现金流。

事实上,对于现金流的追求同样成为各路资本对保险牌照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获取成本较低,周期较长,利于产业资本得到廉价优质稳定的现金流,这也是众多企业跨界到保险行业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刘强东的千亿现金流预期中,保险将承担怎样的一种角色?

以同为电商背景的众安保险为参考,该公司去年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1到4季度的净现金流分别为-2.43亿元、884.98万元、-8796.17万元以及3亿元。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朱俊生此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虽然收取保费获得大量现金流对实体经济具有很大的诱惑,但经营保险公司对股东的要求很多,需要前期有很大的投入,如寿险公司一般要7-8年的盈利周期,需要股东具有持续增资的能力。朱俊生表示,如果险企只看规模效应,通过理财型保险积聚资金将不可避免会面临现金流风险、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利差损风险等。

此外,从监管因素来看,保监会日前发布公告,规定今年起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今年新开业的寿险公司首年只能卖普通寿险。这意味着,销售理财险种或难再成为新设保险公司冲高规模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