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内容付费”:想传播的内容岂可收费,想收费的内容怎能传播

想要传播的内容,没法收费。想要收费的内容,怎么传播?

2月15日,36氪宣布,付费专栏「开氪」将在36氪新版App内正式上线。无独有偶,昨晚微信将推出付费阅读的消息再次传出,且可信度颇高。再加上2016年年末钛媒体向特定人群推出付费钛媒体PRO专业版,罗辑思维引爆内容市场的“得到”APP,去年横空出世的现象级产品分答与值乎……“内容付费”潮流奔袭而来,内容生产者告别“苦心酿蜜为求知音”的耕耘时代,进入“先付钱,再看字,离柜概不负责”的快销时代。

那么,平台扎堆推出付费内容是否顺应了潮流?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又该如何判断?生活在尾部的内容者生存状况会不会更艰难?面对强大的抄袭和盗版又该如何防范?而你,你是否真的会为此买单?

内容付费再迎新玩家,“干货”该标多少钱?

今天36氪宣布付费专栏「开氪」正式上线,据了解,「开氪」是36氪邀请优质的投资人、创业者、媒体人、大公司高管亲自撰文,旨在为互联网人打造的“最专业、最全面、最具前瞻性知识体系的付费订阅专栏。在微信刚刚传出付费阅读的档口,36氪推出自己的付费产品令外界颇多猜测。

蓝鲸注意到,在第一批上线的专栏中,包括【投资人的秘密】、【硅谷早知道】、【5分钟创业课】、【300天品牌思维修炼】、【keso的互联网洞察】5个专栏,可谓囊括关于投资、创业、品牌营销、海外趋势、互联网时评等多个方面。

2016年,知识付费迎来风口,4月上线的值乎、分答,一度成为中国互联网最火爆的产品。

6月5日,罗辑思维推出了一款付费杂志《李翔商业内参》,定价为199元/年,上线之初销售火爆。几乎在同一时间,由马东团队推出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上线,定价为198元/年的课程,销售情况异常火爆,一天的成交超25000单,首日全天点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

12月,财新传媒在财新网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最新付费知识产品“财新私房课”,而在此前财新推出的定价199元“王烁学习报告”也效果颇佳。

钛媒体在12月份的年度盛典上宣布将推出“钛媒体PRO专业版”,该版本正式预示着钛媒体开始走向内容付费的时代。

而互联网巨头如腾讯、今日头条、阿里、百度、京东等也陆续推出企鹅号、头条号、UC订阅号、百家号及京东号等内容平台,也在不断探索付费内容的最佳模式。

一年之内诞生出数量众多的付费阅读,付费收听,付费查阅的产品,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在告诉我们,互联网免费共享的概念正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

“付费内容”来的是时候么?

对于平台来说和内容生产者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内容成为重要流量入口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内容是其增强用户黏性、进行信息流变现的重要工具。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优质内容的筛选成本逐日升高,渠道过多导致内容获取效率低下,良莠不齐的信息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价值。用户的兴趣、痛点和内容消费观已经逐渐清晰,而这些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内容付费。

社会环境的变迁之下,“中产阶层”文化焦虑症日渐加深,对“定制”、“特供”类内容的需求增长,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打破了最后的壁垒,消费升级驱使了消费理念的变化。

基于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微信为代表的平台推出付费订阅的背后,本质上是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关于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竞争。所以,在内容付费时代,内容分发者的地位进一步被弱化,内容生产者的中心地位则将进一步被巩固。

影响力与变现,选哪个?如何选?

想要传播的内容,没法收费。想要收费的内容,怎么传播?这对内容生产者来说是一个两难问题。

对于原创者而言,一旦选择了付费阅读,则意味着要与当前流行的这些传播模式说再见。因为付费订阅之后,阅读量是成级数下降的,大量掉粉或不可避免。这一点与微信自由度较高的打赏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付费阅读半强迫性会为用户设置较高的门槛。而“先付钱后看字”的消费模式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用户读后如果与预期有落差,久而久之,粉丝可能会逃离或从其他渠道寻找内容,这会逐步降低作者的文章的阅读数与粉丝转化率以及增长空间,也破坏了作者与粉丝之间的纽带关系与粘性。

上文提到其他渠道,同书本音像时代遭遇的窘境一样,伴随知识付费兴起的同时,司空见惯的盗版和抄袭也成为了该模式最大的罩门。而且其手法似乎更简洁,成本更低廉。“得到app破解版”、《李翔商业内参》几元钱在某宝上贱卖、4.9元购《好好说话》音频合集……这就是付费内容的另一痛点——如不没有阻止抄袭式传播的有效手段,再好的优质内容也经不起无止尽的贬值,至少大部分人仍秉持互联网的核心思维是免费思维的理念。

最后有人不禁要问,用户的阅读痛点一定要通过付费的形式来达成吗?

36氪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付费当然不是唯一的方式,不过是当下比较好的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对用户来说,对优质内容的筛成本非常高,对作者来说,生产优质内容也同样不是一件易事,36氪如果想为用户进一步增加它的纬度,那么吸纳外部作者的付费内容将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赢链路,它不仅满足了双方核心痛点、降低学习成本、提升学习效率也更容易让用户将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

从信息严重过量的互联网中,给大众精选一些“刚刚好”的内容,这不失为一种买卖双方都讨巧的方式。如此看来,一些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的“特供内容”或将打破互联网受众“根深蒂固”的免费基因?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PingWest中文网、艾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