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新兵”银行锚定优先股,IPO后再募资450亿元

2017年伊始,三家新上市银行包括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以及H股上市的浙商银行先后推出优先股发行方案用以补充资本金,合计募资不超过450亿元。

近年来,由于银行利润增速下滑等因素,银行资本金亟待“回血”,而发行优先股则是筹集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2017年伊始,三家新上市银行包括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以及H股上市的浙商银行先后推出优先股发行方案用以补充资本金,合计募资不超过450亿元。

所谓优先股,实质是给予优先股投资者以5年的高息期权,一切顺利5年后赎回高息优先股;如果发行方业绩不佳,则转为普通股,类似于一项对赌协议。优先股既像债券,又像股票,通常具有固定的股息(类似债券),并须在派发普通股股息之前派发;在破产清算时,优先股股东对公司剩余资产的权利先于普通股股东,但在债权人之后。

3家银行获准发行优先股

去年以来,银行新股扩充队伍,2017年伊始,包括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以及H股上市银行浙商银行在内的新上市银行的优先股计划先后获得股东大会或监管部门的核准。

上述三家银行中,江苏银行融资规模最高,为200亿元;杭州银行融资规模最低,仅为100亿元。H股上市银行浙商银行募集金额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以及浙商银行均为去年刚刚完成A股、H股IPO的新上市银行,这些银行推出非公开发行优先股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银行对于资本补充的迫切性。这三家拟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将用所募集资金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从2016年三季报来看,各家上市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悉数达标。而从未发行优先股的银行看,资本充足率情况并不逊于已发行优先股的银行。

据了解,《巴塞尔协议III》2011年发布后,2013年开始实施的《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国内银行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新标准。办法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7.5%、8.5%和10.5%,并设置了明确的达标期限和过渡期安排,要求商业银行2018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

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不但将触及监管红线也将对银行在经营、财务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据《证券日报》报道,若优先股发行顺利完成,这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均将有不程度的提高。其中,江苏银行合并报表资本充足率由11.57%增加至13.81%,一级资本充足率由9.05%增加至11.29%;杭州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由10.58%提高至13.35%,资本充足率由12.84%提高到15.61%。

二级市场影响甚微

从此前发行的优先股的二级市场反应来看,优先股对二级市场的影响目前确实微乎其微。对于绝大多数上市银行来说,发行优先股“补血”已经是其再融资的首要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事实上,上市银行优先股体量巨大但并未造成二级市场恐慌其实并不偶然,毕竟‘债性强’是优先股不同于传统A股股权再融资之处。”

刚上市的银行已经过了一轮“融资之路”,应处于不缺钱的状态,但不容忽略的重要“挫折”是A股IPO银行的发行股份数量及募资规模频现“腰斩”,直接导致了银行IPO募资金额较原先预估相差甚远。

优先股的风险收益特征介于债权和普通股权之间,而且优先股涉及条款更多,设计灵活,给融资主体和投资者都提供了更多选择。“但是由于优先股一般不上市流通,流动性肯定要比普通股差很多,而优先股只有触发一定条件才能转换普通股,因此,优先股对二级市场的影响目前不大。”鄞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游春曾对《国际金融报》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