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选题:美团三大业务受挫,大势已去?

近日有消息称,美团在2016年面临着多线受挫的困境,其酒店、团购、外卖等主要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业内对于美团的现状是如何看待的?身处当前的环境,美团是否大势已去,它到底还能走多远?

蓝鲸大事件,回顾当天大事,带给你不一样的声音。

近日有消息称,在O2O市场日趋理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环境下,被誉为O2O行业独角兽之一的美团在2016年面临着多线受挫的困境,其酒店、团购、外卖这几个被视为“三驾马车”的主要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团就曾多次负面缠身。结合此前曝出的高管离职及裁员风波、武汉杭州等多地KTV商家集体抵制美团、宣称要独立融资的酒旅业务分拆失败等种种消息来看,美团面临的困难或许已经不小。

那么,业内对于美团的现状是如何看待的?身处当前的环境,美团是否大势已去,它到底还能走多远?

【事件回顾】

日前,移动数据监测公司Trustdata和腾讯公司都针对O2O行业发布了报告,前者指出2016年O2O业务形态摆脱了团购的单一形式,逐渐演变为到店、到家、外卖三大板块;后者预测了中国互联网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并判断全球人口红利正在消失,O2O市场将彻底告别野蛮生长。

而美团作为O2O行业的独角兽之一,自然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Trustdata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美团依旧依靠交易额排名第一,但其日成交量已经被对手超越。总的来看,美团的三大主营业务均受到波及,具体表现为团购日渐式微、外卖不断烧钱、而酒店业务还无法达到第一梯队水平,低端酒店难以实现盈利。

其中,团购业务作为美团的起家业务近两年已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此前,有媒体曾曝光武汉、杭州等多地KTV商家集体因不堪美团收取高额佣金发起了抱团抵制;长沙坡子街大批餐厅发出告示,表示不接受美团点评团购;合肥100多家足疗店也因美团收取高额上架费和抽成而集体出走;今年初,又曝出山东临沂多家KTV抱团退出美团的消息。

在外卖业务方面,就连美团创始人王兴也曾在某峰会上坦言指出,“美团点评外卖业务依然在亏损”。而除了盈利困难以外,美团外卖还面临送餐员频繁离职的窘境。今年年初,工人日报曾发布一篇题为《美团外卖员生存状态:负荷强罚款重》的文章称,由于外卖送餐员负荷强、罚款重、安全无保障等诸多“辛酸”现状,几乎每天都有送餐员离职。

至于酒店业务,随着今年1月美团点评的新架构调整,美团平台和酒旅事业群合并,之前一直宣称要独立融资的酒旅业务也正式宣告分拆失败。这对美团而言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情,因为不久前,美团才刚刚高调宣布与洲际酒店集团达成分销合作。此外,与团购业务所处的困境一样的是,美团也被多家酒店联合抵制。

【独角兽变“困兽”,美团还能走多远】

据蓝鲸TMT统计,迄今为止,美团先后经历了7轮融资。在F轮,美团为了换取28亿美元投资,竟与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承诺未来2到3年启动上市程序。如今的美团,不仅有一个对赌协议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还要面对主营业务难找变现渠道的问题。

在此环境下,美团“独角兽”的名号或许也要打个折;如果还强行这么称呼它的话,或许现在的美团已开始在做“困兽之斗”。

对此,微博上有网友表示担忧,不禁发问道,“最近看到好多美团的负面新闻,美团还能走多久?”

业内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团和大众点评作为O2O行业里的两大巨头,它们合并后,不是一统江湖那也至少会与第三名来个三足鼎立,不太可能很快就倒下。

也有网友表示,美团本身并没问题,团购业务可以说是国内最好,但关键是其整体估值有水分,使得美团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在网友“扁扁其实不扁”看来,“美团的烧钱把客户也带了进来,O2O格局未定之时,王兴的更进策略是聪明的,然后现在三足鼎立,美团违背了本身,只能进入寒冬。”

更有甚者,另一位网友称,“美团本身就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一直靠融资烧钱再生存。美团的估值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如今连以前的优势项目团购业务也在走下坡路,美团必死无疑。”

【蓝鲸TMT解读】

实际上,对于美团的这种意见分歧早已有之,并不足为奇。近年来,业内各方对美团的评价一直都是毁誉参半。

其中,看好美团的人往往乐于将其捧为业界明星、并给美团冠上“独角兽”的称号,似乎认定其必定会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但也有人对美团持有更加谨慎或者批判的看法,这部分人倾向于从整体行业来看,结合携程、阿里等竞争对手的发展,质疑美团战线太长而对手太强,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表示忧虑。

执惠旅游创始人兼CEO刘照慧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导致美团估值下降原因,一是美团T型战略覆盖面广、战线过长,在任何一个领域做深耕打实战会面临很多挑战,同时毛利率比较低,资金压力比较大。

纵观美团2016年至今的表现,王兴口中的“下半场”似乎走得有些着急。美团在屡次陷入高管离职和裁员风波的同时,又被曝出为了快速盈利而不断压榨商家血汗的消息,不仅折损了美团的品牌价值,还相当于给自身业务发展设置了障碍。

短期来看,美团还称不上是“大势已去”。但要知道,建立一个拥有良好口碑和形象、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需要数年时间,而毁掉这些可能只需短短数日;美团若再不重视现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恐怕要准备长期“过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