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国保险“西游记”:左手扩大投资,右手输出理念

蓝鲸保险频道1月26日讯,搭乘互联网浪潮,与以往复制西方保险经验模式不同,如今中国保险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不仅将“保险+互联网”的中国经验带到西方市场,更实现理念与文化的输出。

近年来,保险业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资本在已经设立或收购境内保险公司后,逐渐将目光投向境外市场,以便进一步扩大投资渠道,分担投资风险,加大保险业布局。

同时,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保险+互联网,成为了传统险企在寻求转型发展过程时探索的路径。与以往中国险企常常复制西方保险经验的模式不同,如今中国险企也正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将“保险+互联网”的中国经验带到西方市场,实现理念与文化的输出。

低利率背景下险资走向海外是必然趋势

自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传统的保险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传统的保险商业模式中,负债端是以精算为定价基础,资产端主要配置利率敏感型产品。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出现使得一些险企,特别是寿险企业在负债产品难以开发,保险资产难以配置。

因此,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全球范围配置资产,将会成为保险资金今后几年的发展策略。

而从国外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实践来看,中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保险资金“出海”,将有助于保险机构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有保险专家建议,在海外资产配置上按照从发达市场到新兴市场、从权益到债券、从被动到主动的顺序配置。在今后5年内,应重点关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元资产、风险资产和非公开市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是必然趋势,这既是全球化集团战略的重大布局,也是提高险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据法国巴黎全球托管银行公布的《险资出海白皮书》显示,中国超过40%的受访保险公司会在未来一年内进行海外投资。未来三年内,超过八成的受访保险公司海外投资规模将高于5亿美元,其中投资规模在5-10亿美元和10-30亿美元的各占三分之一。

可见,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险企认同。同时,有统计显示,由于缺乏实力和处于谨慎考虑,保险境外投资占比仅为2%左右,远低于监管15%的上限。

据了解,在过去由于较高的利率推升了保险产品的成本,随着时间推移,大批保险产品面临到期,国内资产需求大于供给。标的投资期限不够与资产荒两股力量将促使险资出海寻求更多投资标的。

同时,海外资产有着很好的丰富性,诸多资产配置长达15-30年不等,可以为保险资金提供期限较长的稳定收益。

因此在未来,境外投资成为保险资金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

“保险+互联网”创造的弯道超车机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

互联网+传统行业,则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推动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带动了产业升级,提高了经济生产力。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网民已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群在,已经是和消费群体融合在一起。

而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网民即是客户,保险企业融合互联网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110家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业务,比2014年增加了25家,同比增长29.41%。全国保险行业已经有超过74.83%的保险公司通过自建网站、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不同经营模式展开互联网保险业务。

同时,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234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375亿元,增福达160%。中国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也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9.2%,比2014年增加了4.95%。互联网保险业务增长对整个行业业务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在逐步走向成熟。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互联网用户接近30亿,预计到今年将达到33亿,其中70%的互联网用户都拥有智能手机。诸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渗透率均在90%左右。

但与此相对的,是全球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落后。

据统计,保险的数据化体验相对满意度效用值仅为4.0,远低于其他金融行业——个人银行业为15.2,投资业为8.5。但这也为互联网保险的销售和数据分析创造了新的机会。

具体来说,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及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思考对保险产品和增值服务的创新,以求弯道超车。

2005年,世界上约有近700家与保险相关公司,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100家以上,其中很多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保险创新型企业。

互联网对保险行业最大的颠覆就是带来的全新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对中国险企来说可谓千载难逢。

借助投资实现理念与文化的输出

事实上,中国的保险资金真正“走出去”始于2012年,率先走出去的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安邦保险等为代表的保险公司。

2012年10月,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放宽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政策,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境外不动产。

2013年,保险公司获准对外投资金额从1亿美元提升至10亿美元。

2014年,商务部取消了大多数针对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同时,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将其总资产的30%投资在房地产或基础设施,但境外投资不能超过15%。

同年4月,被称为保险“新国十条”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表达了支持险企“走出去”的态度,中国保监会也发布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将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托投资范围扩至45个国家或金融市场。

政策落地后,大型险企率先出海。2013年,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买下伦敦地标建筑伦敦劳合社大楼,此举被视为拉开险企新一轮海外投资的序幕。2014年6 月,中国人寿购得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 Street 大楼;2014年10 月,安邦保险以19.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极具盛名的地标建筑物——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当年还在比利时先后买下了百年保险公司FIDEA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Delta LloydNV),三笔交易总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而在这过程中,“保险+互联网”的经营理念,也随之进入到了国外市场。例如,安邦保险协助韩国东洋人寿推出互联网保险平台。此外,安邦保险在帮助荷兰VIVTA保险公司过程中引入自助理赔等在线客户服务,让荷兰的客户也能足不出户享受客户服务,极大地提升客户体验。

安邦保险推出的“安邦金融”APP为例,是安邦保险打造的全球化互联网平台,覆盖安邦保险集团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连接美洲、欧洲和亚洲,以服务的跨越来支撑业务的持续发展。客户通过该APP可在全球范围内享受可靠、优质、统一高质量的金融理财服务。

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吴小晖曾表示:“互联网是安邦的重中之重,未来的安邦就是一个轻组织的互联网企业,把所有的服务放到互联网上。”

另外从更深层次来看,服务上网不仅仅是服务方式和载体的改变,更是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体现。因此有保险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险公司的业务正在走出国门,一方面服务全球客户,另一方面也将国内的保险理念带入当地。

在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更加要求保险公司运用技术掌握海量大数据,建立客户需偏好数据库,并为这些客户量身定做高品质的综合金融服务。

可见,互联网与大数据紧密、云计算等紧密的结合,在未来将爆发出更大的能量。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融合程度,以及线上线下的配合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互联网服务平台对整个集团经营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