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媒体试水春运直播,长时间留住用户注意力成难点

各大媒体试水春运直播,长时间留住用户注意力成难点。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下半年以来,各家媒体也纷纷开始布局,不管是自己开发,还是使用第三方平台,直播业务已经成了标配甚至是重中之重。

对于资讯直播而言,每年一度的春运,无疑是个超级“IP”,年复一年,这个星球上规模最大的人类周期性迁徙拉开大幕,大约四十天左右,这个国度的交通系统要将30.28亿人次运向他们要去的地方,对运力与安全的考验可想而知——那么在这种“极端”场景之中,直播可以做些什么?

为此,各家媒体直播平台展开了借势营销大战。蓝鲸统计,从1月13日2017年春运首日,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新京报、腾讯、凤凰、网易等都在这一天上线了直播内容,相比之下,各家平台都在争夺时效性,一个起得比一个早。

以凤凰网“风直播”策划的春运首日直播为例,此次直播开始于凌晨5点,当日上午9点,春运首日直播大战彻底爆发,直到1月15日晚8点左右,这场直播才宣告结束。

据了解,此次凤凰风直播耗费67个小时,三天两夜,行程4856公里,前方直播员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采访50余人次,共生产71条短视频,3场视频直播,284条图文消息,数千条热门评论。全平台累计观看用户510万,其中凤凰新闻客户端250万,一点资讯120万,凤凰网PC端140万。超过10万网友在留言区进行了实时互动。

超长资讯直播如何增强互动性?

相比于秀场直播、电竞直播、全民素人直播,资讯直播的对象往往有很长的时间跨度,以春运为例,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母题,如果没有合适的载体作为报道对象,很难把其具象,67小时的直播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问题,但对于观众而言是个煎熬。

考虑到用户体验、成本等实际情况,此次凤凰风直播采用了小视频、UGC互动留言置顶、图片、文字各种形态进行直播,前后方同时不间断生产内容,从而及时、真实、适度去冗余地把列车上的故事、人物、情境,体现出来。

另外,67个小时并不是全程视频直播,尽管理论上完全可以,但实际路途上的信号强度无法持续支撑视频直播,“我们没有拘泥于视频直播,而辅之以不间断的图文和短视频,虽然有些内容单独看起来不够精致、显得粗糙,但内容的整体调性很真实、很接地气”。

类似的直播形式,其实之前在春运摩托车大军题材经常用到,近年来央视和地方省市电视台等常常跟踪报道春节返乡的摩托车大军,通过记者蹲点的形式;而更多的直播实践,则是在体育赛事领域,以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为例,平均总赛程长达3500公里,单赛段的距离也有200公里左右,为了能留住电视机前的观众,各家电视台在环法自行车赛上调动的直播队伍和技术,要远远大于足球、篮球等场内赛事。

2017年,直播拥抱公益和政务

在泛娱乐倾向之外,我们看到媒体平台在直播内容生产上具有鲜明的社会公益属性,这次直播春运活动也可看出,在“直播+严肃内容”范畴,直播是个不错的实时传播工具,甚至社会舆论窗口。

有人也许说,资讯直播是枯燥的、乏味的,但从一方面看,其巨大的真实性为“直播+政务”带来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某种程度上,此次春运各家媒体试水,就为“直播+政务”又开启了一道细微但社会意义十足的入口。从最浅表的角度,在春运的全部历史,贴告示和公示,大喇叭广播是仅有的宣传方式,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旧方式似乎与移动时代格格不入,很多时候低头族们都“被动忽视”了告示与广播信息,传统宣传网络很难覆盖到每个春运场景和每个信息需求者,通过移动直播方式显然是更有效的宣传效果。

这里有一个案例,2016年7月14日晚23时,一直播作为联合国在中国的官方直播平台,全程直播了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前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受的“公开面试”,直播视频播放次数高达1000多万——颇值一提的是,早先时候,联合国曾在国内直播平台之中经过严格筛选,才最终决定使用一直播,也证明了其巨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除此之外,各国大使馆,政府机构,地方电视台,以及权威公益机构等已逐渐将一直播当作工作日常——早在人民日报和微博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中就显示:截止去年6月,经过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59320个,移动视频直播正成为政务公开和与民互动的新常态,由于拥有天然的粉丝优势,与微博数据互通的一直播已是“移动直播+政务”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