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剧热:血拼IPO以及市值偏低

2016年大剧背后的公司到底是个怎样的呢?

导语:这是读娱对2016年影视剧总结的第三篇文章......

有兄弟媒体统计了2016年收视率最高的50部电视剧名单,读娱根据名单统计了相关的制作公司的情况。果然应了“影视飞猪,资本扎堆”的风口论,通过对这些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统计,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涉及到资本运作,冲击IPO或者涉及收购和被收购…...涉及金额动辄数十亿计,而这其中也有诸多明星股东的身影出现,但随着政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影视公关相关的IPO和并购也越发的艰难,所以才有了新丽传媒、永乐影视的屡败屡战。

播出平台

湖南、东方和江苏的三强并不稳固

湖南卫视是23%的市场份额,仍然保持第一,但和东方卫视以及江苏卫视的差距并不大;而北京卫视和江苏卫视似乎也是一线之隔。

但曾经以剧立台的安徽卫视确实已经掉队了。而浙江卫视以综艺发家后,在电视剧这块仍然是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从收视率前10的情况来看,虽然湖南卫视以4部剧集占据优势;但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却因为《芈月传》成功拿下冠亚军的地位,而山东卫视竟然也以《搭错车》和《继父回家》两部剧进入前10,这也说明对于上星卫视而言,用户忠诚度更多的还是跟着“剧”走。

从剧的题材来看,湖南卫视的剧虽然题材各异,但基本上都还是有“青春”这一个特色。

读娱认为,2017年对于一线卫视而言,在电视剧领域仍然是“血拼”阶段,尤其是动辄以亿计的单剧采购成本来看,东方、湖南、北京、江苏和浙江之间的采购和排播之战,仍然相当激烈。

制作方面超过七成的热剧背后是上市公司

2016年TOP50的大剧,制作出品(主控)涉及的公司共计28家。需要说明的是,某家公司如果控股方为一家上市公司,就计入上市公司的名额。

从饼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上市公司以及其控股的公司有近七成。

这个比例验证了近年来资本看好影视题材的说法,后文还会提到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运作。仅就32%的非上市公司,也不是说它们不想上市,而是说并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未上市的公司2017年想象空间也很大

在制作TOP50的非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的都是知名度很高,比如千乘影视、新丽传媒、拉风传媒、正午阳光、永乐影视等。其中新丽传媒、永乐影视的也都是资本市场的常客,屡屡试图买壳上市或者卖身上市都未遂。

比如新丽传媒,在top50中就相当活跃。2012年、2014年、2015年,新丽传媒都申请过IPO,但过审都不顺利,多次过审也使得其财务数据充分曝光,外界对于其财务数据的质疑也颇多。营收数据虽然变化异常,但2015年只有千万的利润也使得其前景并不是特别被看好。

永乐影视,之前读娱曾经报道过,四处买壳和卖身试图曲线IPO失利,有使得这家老牌电视剧制作公司看起来不那么美好。

作为相当优质的影视公司,正午阳光和柠檬影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是业绩显赫,所以在未来,它们和新丽传媒等,都将验证影视题材是否真正是资本追捧的“风向标”。

是被并购还是独立IPO,想象力巨大,可操作空间也很大。

抢先IPO造就的优势跨界并购+同业收购,2016大剧版图资本塑造

前文读娱君提到,TOP50的大剧,近七成是上市公司以及其控股公司制作,通过对涉及的公司的追踪,读娱君认为,和电影产业一样,野蛮人也就是所谓跨界资本,客观上助推了2016年的大剧热。

当然,立足于电视剧市场多年的上市公司们,也通过同业收购,强化在电视剧领域的优势。

常常有朋友会质疑,如果一个公司的营收很好、利润为正,为何要上市;其实通过电视剧行业可以清晰的看到,可以看看top50涉及的上市影视公司在前50中出品的公司数量:

华策影视毫无疑问是2016年大剧制作的王者,而华策能够有如此优秀的表现在,正是因为其顺利完成IPO,可以用比较顺畅的融资渠道,完成如此优秀的表现。

早在这一轮风口之前的2013年,,华策影视就以超过16亿的价格全资收购克顿文化,并由此控股剧芯文化、剧酷文化、好剧影视等,从而在top50中占据20%的份额。

高估值和低市值专注影视为何干不过野蛮人?

读娱统计了参与制作top50大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如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到,虽然享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红利,影视公司的IPO的估值也都相当之高;但和跨界而来的公司相比,专注影视的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相当一般。

市值最高的是乐视,主业是视频网站,2013年(和华策收购克顿同一年)以16亿全资收购花儿影视,造就了2016年的剧王,财报显示财报显示,2015年以花儿影视为代表的影视剧发行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70.58%。

其后的完美世界,游戏公司,凤凰传媒,出版公司;

捷成股份,主业是做音频的,2016年7.35亿再收星纪元股权,市值也屡屡逼近300亿;

天神娱乐,做手游的,以13亿收购儒意影业49%...

这些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都比专注影视的华策和华录百纳市值高;而前面提到,华策在2016年的top50中就占据了10部之多——这一方面说明,电视剧的盈利并不强,以及成本之高,而且缺乏想象力。而跨界而来的,要么就是借题材炒作,要么就是更有决心玩好电视剧。

以读娱君特别关注的骅威文化为例,2015年以12亿收购梦幻星生园100%股权,以一家市值不过数亿的玩具公司,生生转型成为市值过百亿的影视题材公司,也是决心相当之大。

同时,也可以看到老牌的影视公司海润旗下的新三板公司,不仅业绩一般市值更是停滞不前。所以资本市场和股民来看,资历在电视剧资本市场被认可度并不是那么强,最受认可的应该是具有巨大想象力的公司——比如,影游联动,比如,内容收费等等。

资本和上市公司的介入使得电视剧行业的市场化和健康度逐渐提高

有一些从业者会认为资本助推了明星片酬和电视剧的采购价格,但是在2016年诸多落马的电视台高管来看,上市公司们的聚集其实也使得这个行业更加的透明和健康——因为上市公司受到的监管,比如强化信息透明以及成本的公开,所以包括读娱君在内的行业观察者也股民也有机会享受到影视产业爆发的红利。

比如,都说小鲜肉贵,小鲜肉究竟有多贵,之前坊间也都是传闻居多,而上市这件事儿让小鲜肉的片酬得以公开。比如,《麻雀》出品方之一的千乘影视(欢瑞将50%的收益也卖给了千乘),在2015年12月9日向证监会报送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李易峰、周冬雨、李小冉、张鲁一片酬分别为2600万元、880万元、871.20万元、552.38万元。

而有小鲜肉加持的大剧的售卖价格也得以公开:财报卫视独播权转让给湖南卫视,转让价款1.11亿元;网络独播权转让给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转让价款1.02亿元。又比如,慈文传媒在证监会的质问下,公布其和湖南卫视签署的该剧的首轮独家播映权和首轮非独家卫星播映权转让费用为2.58亿;而唐德出品的《赢天下》被天猫买下版权的金额高达4.8亿。

可见,电视台和网络平台采购的成本是基本持平的,但电视台受制于“一剧两星”的制约,而视频网站的分销则不受制于此,以《麻雀》为例,腾讯就分销给了爱奇艺、搜狐等视频网站。

2016年的电视剧市场,口碑和收视倒钩,鲜肉和小花齐飞,奇幻和古装争锋…但背后的资本之手,也空前的活跃,传统企业纷纷跨界收购,冲击原有的市场。

华策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市值和利润却稍有瑕疵;预计2017年,新丽传媒、正午阳光和柠萌影业也将逐渐进入多轮融资乃至IPO的阶段。读娱也将持续关注这些公司的表现,见证电视剧市场的成长。

附件:


*因受资料受限,本文涉及的数据或有偏差,如有错误请和读娱联系修订。

文/赵二把刀 *本文为读娱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