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抢跑”金融小镇,产业升级借力金融加速催化拉动

在苏州高新区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金融小镇,腾笼换鸟引入的产业将“轻”和“软”。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化,借力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谋求转型的一条捷径。苏州全市在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稳中求进,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探索“破”与“立”的平衡点。昨天,苏州高新区正式对外宣布,在苏州首批15个特色小镇中成立唯一以金融为主题的小镇。

对此,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区委常委俞愉今日向蓝鲸财经表示,苏州金融小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围绕江苏省“两聚一高”(即: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目标,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争当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打造“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建设成为融生态、金融、科技、产业、人文于一体的“私募投资基金发展集聚区”、“新三板产业综合示范区” 、“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区”和“众创社区核心示范区”。

金融助力产业承接,得基金者得天下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一直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金融资源也较为丰富,但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地方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资源与金融资源的对接变得“尴尬”。

俞愉对蓝鲸财经坦言,产业升级不再是以牺牲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为代价,腾笼换鸟引入的产业将“轻”和“软”。当下,金融行业是多种要素的催化剂,产业集聚需要金融在里面起到催化作用。

据介绍,苏州金融小镇的规划是在苏州高新区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通过搭建金融创新研究院和新三板大数据研究中心等高端要素平台,以产业链布置研发链、以研发链配置资金链的新型产研投联动的创新模式,实现项目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汇聚,助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引导各类基金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6月,苏州市政府出台金融小镇的鼓励政策并成立了100亿的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金融小镇各类创新主体的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贾红波认为,基金在大资管时代的优势已经凸显。基金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也是最有活力的生力军。随着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吸引到落户,国内的金融小镇已经遍地开花,各有特色。

对于苏州金融小镇的未来规划,贾红波引用书中的话称“得基金者得天下”,他强调,政府在利用基金推动经济的同时必须要尊重市场化原则,一方面基金行业可以为地方的税收做贡献,另一方面能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最后提升了地方的综合实力。

是机遇也是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苏州高新区金融办主任顾智弢向蓝鲸财经介绍到,为了打造苏州高新区资本市场金融服务高地,近几年来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2014年,与全国股转系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太湖金谷”应运而生;2015年,与深交所、科技部火炬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苏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2016年,与上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上交所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建设。

为了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苏州高新区出台“黄金五条”配套政策,大力支持金融小镇发展。包括:落户奖励100万元至1500万元;发展奖励为20%自然人LP税率适用,五年内每年最高5%投资收益奖励;人才政策为每年最高60万元个税奖励,其次还有办公用房补贴,购租金融小镇办公用房予以相应优惠或补贴等等。

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引入各类创投基金和创投管理机构110多家,进驻各类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证券企业、担保机构等近90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

俞愉向蓝鲸财经坦言,目前先进的产业很多,对于苏州金融小镇来说“大而全”不一定能适用,“小而精”可能更适合苏州这个城市,未来将引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太阳能)、医疗器械等行业来推动苏州经济。

虽然苏州金融小镇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但贾红波对其发展也给予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二是要专业化管理;三是激励机制要到位;四是切勿盲目攀比规模;五是围绕本地优势建设产业基金;最后要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