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盘点|观致汽车股东追投5亿,是投“流动性”还是“中国”

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增加5亿股东贷款,到底“实际目的 ”如何,是为了“增加日常流动性”,还是为了“跟紧中国车市成长的步伐”,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2016年关时节的观致汽车,颇有些“不疯魔不成活”的意味。

12月26日,一条消息刺激了一下汽车记者们略显平静的朋友圈,成为当天上午汽车圈几乎是唯一值得报道的消息:观致汽车的中方及外方股东再次为观致汽车提供5亿元的“股东贷款”,“重点用于进一步推进观致汽车新能源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开发”。另一个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第三季度,观致汽车已经“亏损”了足足60亿。

到底观致汽车还会亏损多少,会亏损到什么时候,盈利的时机是否还存在,这都是个大大的疑问。

蓝鲸汽车编辑部的问题是:如果把奇瑞汽车1997年的创立称为“第一次创业”的话,2011年和以色列集团50:50共同投资创立“观致汽车”,完全可以看做是奇瑞汽车的“第二次创业”。

那么问题来了:居然,第二次创业,比第一次创业还要艰难么?

从奇瑞汽车的“第一次创业”说起

第一次创业的奇瑞汽车,显然非常的艰难。

“谋于陋室,成于荒滩”,这是众所周知的奇瑞汽车的起步。从一汽大众捷达的车间主任,到奇瑞汽车的副总经理,创业初期,尹同跃甚至都不是总经理,他是副总,总经理的位置虚位以待。——这足以证明,创立之初,奇瑞汽车是多么的没有“自信”。

但是,靠着从英国DP公司买的福特的一个发动机厂的二手设备,以及对大众子品牌西雅特一款A级车的模仿和改造,早期的奇瑞汽车就这样上路了,并且创造了中国轿车工业的传奇。

1999年-2008年的连续十年间,奇瑞汽车占据着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宝座,直到2009年才被长安汽车赶下马来。

靠着“借腹生子”,靠着从xxx搞回来的已经淘汰的生产线,以及,没有空调的办公室等等,这大致是那个年代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写照,几乎无一例外,包括如今看起来顺风顺水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等企业。

从无到有,这是那个年代人们做的事,并且完成的不错。即便经过一些震荡,时至今日的奇瑞汽车,依然可以说“第二次站稳了脚跟”。

但2011年成立的观致汽车,似乎就没有那么幸运。

奇瑞汽车的第二次创业:观致

2011年,观致汽车说,“我们要做汽车界的苹果”,现在看来这是一句赤裸裸的假话。观致是观致,苹果是苹果。并且,今天的苹果,也远没有2011年时那么“威风八面”。

大概让观致汽车想不到的是,苹果公司2014年宣布要“亲自造车”。但事实上观致汽车并没有因此感到尴尬——因为,从一开始,观致汽车自己,就知道“做苹果”只是他们和这个世界开的一个玩笑。

无巧不成书的是,2016年10月前后,苹果已经停止了名为“泰坦”的造车计划,宣布解散AppleCar汽车团队,而将主要精力转为车载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也许这才是“苹果汽车”的开始。

面对真正的“苹果汽车”,2016年的观致汽车,显然已经无力顾及自己还是不是“汽车界的苹果了”。

换一个时间节点,反观如今的观致汽车,显然其模式一点都不苹果。

观致汽车说要做“汽车界的苹果”,——也许是基于中国市场强大、久远、无限的增长预期,彼时奇瑞汽车抛给外方投资方——以色列集团的一剂迷药,目标是为了启动奇瑞汽车的“第二次创业”——制造更高质量的国产车,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国产车”日益“强烈”的需求。

以色列集团当然也不想放弃和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共舞的机会。以色列集团的这一目光不可谓不远大。

如果大众汽车1980年代前后没有主动推动和中国的合作,今天的大众就根本没有可能同丰田竞争全球老大的位置;如果通用汽车当年没有积极推动和中国公司的合作,别克品牌或许已经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失败的例子同样数不胜数。克莱斯勒的传奇人物亚柯卡,丰田的传奇人物EchidoToyoto,可能一辈子都在为错失了和中国合作的“第一时间”而后悔。

正是有了中国市场的“无限增长预期”,才有了后来的观致及“观致们”。但是,今天的观致汽车,离成功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观致汽车到底涨了还是跌了

大约一周之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宣布投了5亿给珠海银隆——一家新能源公司,理由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小姐”——董明珠投了“几乎全部身家”——10亿。王健林说,“不多不多,就5亿”。

“王健林和他的5个亿”,这个话题一时成为热点。观致汽车中方和外方股东在这个时间节点宣布了这一笔“同样金额”的投资,也许是有意为之,也许是巧合。

汽车行业分析师水旭认为,观致汽车此举,主要是为解决观致汽车目前日益迫切的日常流动性,以及,观致汽车外方公司——以色列集团旗下,Kenonholdings成立的目的,就是帮助打理母公司手里的“亏损专业户”,目的是为了减轻母公司的盈利压力。Kenonholdings此次投资2.5亿之后,“其向奇瑞汽车的背对背担保义务从7.5亿减少到了5亿元”。水旭认为,这是观致汽车的外方公司“加速出逃的节奏”。(微信公众号:汽车海外并购;《别让Kenon跑了!观致再次接受股东借款5亿》,作者水旭。)

但事实上观致汽车并没有山穷水尽。

1-11月的数据显示,观致汽车累计销量为21,148辆,比去年同期增长72.69%。

财报显示,三季度,观致汽车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54%达到了6.07亿元人民币,该季度销量从去年同期的3667辆增长到了5833辆,涨幅达59%,超过行业平均增幅。

显然,这是一个向上的势态。尽管有分析人士指出,观致汽车的销售成本增加得更快,但在一个“向上”的趋势之下,这种增加完全可以理解。从财报看,从2014年到2016年的第三季度止,媒体统计观致汽车的“亏损额”高达60亿。

横向比较,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企业同样存在。同样存在亏损的企业包括:上汽自主、北汽自主、一汽轿车、一汽红旗等等,“亏损”的金额也非常的巨大。但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在义无反顾的增加在自主方面的投入。

以上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为例,从创立至今已经将近10年,几乎年年亏损,累计亏损额度难以计算。但2016年7月,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宣布:上汽乘用车公司将从今年7月份起实现盈利。

对所有的自主品牌而言,显然这还是制造更高质量国产车型的“发展初期”,远没有到“没落、破产、退出”的时代,观致汽车显然仍然是机会之一。

所不同的是,上汽、北汽、一汽等集团公司能够靠旗下合资公司的利润反哺,支撑旗下自主品牌的发展。而观致汽车的中方母公司“奇瑞汽车”则看起来远没有那么财大气粗。这是观致汽车和其他自主品牌仅有的差别,此外并无不同。

甚至,从产品质量、研发、体系等方面来说,观致汽车和同时代的国产品牌相比,并非一无是处。恰恰相反,观致汽车有很多领先的地方,唯一缺的就是:时间和盈利。

观致新能源跑输大盘

从高起点的传统轿车,到接地气的新能源车,观致汽车“求变”的心,和所有企图跑赢市场的企业一样,昭然若揭。

但观致汽车的新能源车业务,显然起步慢了。今年1月,观致汽车亮相了一款基于旗下SUV车型观致5的纯电动概念车——观致Q-LECTRIQ。4月份的北京车展,观致汽车亮相了观致3 EV电动版概念车,并计划于2017年年底上市。

2017年底上市第一款新能源车,观致汽车显然有些晚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0.2万辆,销售28.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3.0%和100.6%。

持续增长依然是新能源车市场的显要特征。但新能源车的私人消费市场并不理想。以上海市场为例,媒体普遍报道,如果不是因为补贴和新能源车免牌照政策,上海市民购买新能源车的比例将大大降低。

此外,“新能源车补贴逐步退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2015年国家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这个政策的终极目标是:财政补贴最后完全退出。

按照这个趋势,如果新能源车私人消费市场不能更快速的发展起来,未来数年新能源车车企要盈利,只有降低开发成本一条路可以走。而直至目前,“降低成本”依然是新能源车“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并且,降低成本,就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财力也因此成为了发展新能源车的关键。

在先期开发的两款重要车型:观致3 轿车,观致5 SUV几乎“全线皆墨”的情况下,观致汽车是否能够在“新能源车”领域扳回一城,就变得十分的关键。

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增加5亿股东贷款“用于进一步推进观致汽车新能源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开发”,到底“实际目的 ”如何,是为了“增加日常流动性”,还是为了“跟紧中国车市成长的步伐”,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观致汽车需要改变的是:梦想

事实证明,观致汽车“要做汽车界的苹果”,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至今仍然没有人高调、主动来为观致汽车“纠错”,这不得不说是个大大的遗憾。

依然还是那个问题:观致汽车想要做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观致汽车前进的方向才会更加的明晰。而其他同类型企业的梦想以及产品显然十分值得借鉴。

李书福创立吉利之初,提出的理念非常的简单: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后来的事实证明,吉利完全在践行着这样的理想。第二阶段的吉利汽车,把这个梦想升级成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这两句话,从字面上看,几乎每一个字都透着几分“李书福式”的俗不可耐,但却不得不承认,“直中要害”。大道从简,也许就是如此这般。

放眼看目前发展阶段的自主品牌,廉价、低质已经是上一个年代自主品牌的招牌。现阶段的自主品牌,如果不能提供“更高的质量”,显然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广汽传祺的后来居上,吉利汽车旗下第二阶段的车型,据称共享了沃尔沃技术的博瑞、博越等车型的热销,无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而造车起点颇高的观致汽车,在“造更高质量的国产车”的梯队中,至少不在垫底的位置。

怎样找到价格和成本的合理平衡,甚至,为了长远发展牺牲眼前的利润,这是观致汽车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笔者建议,无论这个过程如何曲折,观致汽车与其像之前一样“夸夸其谈”要做汽车界的苹果,倒不如踏实一些,跟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节奏”,造“更高质量的相对廉价的国产车”,坚持这个梦想,并努力践行这个梦想,这才能更好更快的把观致汽车带出泥泞。

“尹同跃式办法”创业的时代也许很快就会过去,奇瑞的第二次创业——观致,会属于陈安宁,或是下一个接任者,依然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但无论是尹同跃,还是李书福,这些前辈们带给我们的奋斗理念迄今为止依然“颠扑不破”,那就是:不疯魔不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