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口碑扑街,阿里影业或成最大输家

一部《摆渡人》的背后,站着的是阿里整个大文娱团队。

近日,由王家卫监制的电影《摆渡人》正在上映,目前,《摆渡人》的票房已过2亿。

但与高票房想对应的是,观众对于电影的口碑褒贬不一,但是,差评更多。

对于口碑争议,今日下午,王家卫发微博回应道:“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于固步自封。在你眼中这只是一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所谓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进步。摆渡人,渡人渡己--- 我喜欢,圣诞快乐。”

除主创外,阿里影业才是《摆渡人》背后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阿里影业出品,《摆渡人》成其头响炮

公开资料显示,《摆渡人》的出品方是阿里影业、泽东影业、和和影业以及联瑞影业。

《摆渡人》电影开机时间是2015年7月9日,杀青时间是2016年5月11日。对一部爱情喜剧题材的电影来说,10个月的制作时间简直是超标,不过也足以重视阿里影业对这部电影的重视。

2014年3月,阿里 62.44 亿港元投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占股59.32%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更名为阿里影业。

接着,阿里又入股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走上了买买买的道路。

2015年4月,阿里影业间接全资子公司以8.3亿元收购广东粤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2015年10月,阿里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

2015年12月,阿里影业参与博纳影业的私有化交易。待博纳影业私有化交易完成后,持有博纳影业约10%股份;

2016年5月,阿里影业认购大地影院1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根据协议,债券本金转为对大地影院的股权投资,对应的大地影院股份比例为4.76%。

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让阿里影业更像是一家投资公司,在电影产业链上来说,它覆盖了投资、内容、线下发行、线上售票、影院、电商销售等所有环节。

虽然是阿里家的亲儿子,但阿里影业却一直在持续亏损。

据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阿里影业亏损1.5亿元,到2016年同期,亏损更是达到4.66亿元,还因此发布赢利警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一部《摆渡人》的背后,站着的是阿里整个大文娱团队。

因此,《摆渡人》的成绩也可以说是阿里影业的成绩,原因不仅仅是其首部主控的电影项目,也代表着市场对阿里影业整个电影产业链的认可程度,更是直接影响阿里影业在阿里集团大文娱布局中的地位。

不过阿里影业也不是只有《摆渡人》这一部作品,有《征途》、《激荡三十年》、《没有别的爱》、《古剑奇谭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蜀山战纪2》、《阿修罗》等各种IP,但头响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本频频搅局电影市场

有意思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电影市场好像频频和资本市场挂钩运作:

冯小刚为《我不是潘金莲》手撕万达是因为5亿元的对赌协议;

乐视影业CEO张昭手撕自媒体影评人,乐视影业发出警告函,也是为了一场23亿的豪赌,以至于《长城》的票房成为乐视影业今年冲业绩最重要的砝码之一;

最近上映的《铁道飞虎》则在上映之初刚刚和微影时代签署了10亿的高额保底协议;

从资本角度出发,这时候的电影已经成为杠杆运作标的物,不仅仅再是视觉的表达形式。

有了保底发行,有了对赌协议,票房造假的现象也见怪不怪了。

不能否认的是,资本使电影市场快速成本,可资本残暴地进入电影市场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正如导演黄建新所说:最惨的就是完全不懂行业的资本介入,因为资本带有权力的,它会有很多跨界的、额外利益的要求。

当下,对于资本和电影来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电影市场也不是只有钱,还有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