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汽车】你的汽车安全吗?保险指数透玄机

买车养车信息不对称、理赔难,汽车后市场混乱,未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将成为汽车消费重要指标。

在汽车产品和服务消费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强势。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72亿辆,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产品消费市场。而同汽车市场紧密相关的保险行业,发展也如火如荼,车险保费收入达到6199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的车险服务市场。

同时,消费市场呈现出的对汽车安全的新需求,探索保险角度的汽车安全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为此,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联合开展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研究工作。双方于2016年11月16日在京联合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指数”),首次对“指数”体系框架进行披露和介绍,并发布了“指数”实施方案。

买车养车猫腻多?保险指数剑指混乱的汽车后市场

“‘指数’可为消费者购车养车提供参考,为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提供技术支撑,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输入,还可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总裁贾海茂表示。据蓝鲸保险获悉,该“指数”体系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四个维度,以指数为形式呈现从汽车保有环节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等方面内容。

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表中,因道路交通事故四万的人数,连续四年徘徊在6万人左右。“数字恐怕要更多”,贾海茂表示,基于此,保险公司每年在该项赔偿上的支出非常大。“大家需要更安全的车”。

同时,随着汽车销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大。但买车养车信息不对称、理赔难、高保低赔等现象不断出现,使得汽车后市场日渐混乱。“我们虽然是汽车最大生产国,但汽车市场却并不成熟。”贾海茂表示,国外标配,国内减配的现象时而发生,就必然会促使消费端反推生产端去改进薄弱环节。

所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就格外重要。据了解“指数”能够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角度客观评价车辆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经济性。而这就为消费者在购车前,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具体体现上,以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为例,汽车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或刮擦事故是日常生活中广大车主都会遇到的高频问题。而在低速事故中发生的车辆损坏,不同的车辆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都直接关系到车主在车辆保有环节的综合成本,而这些特性在购车环节中又是隐性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针对该隐性特性,参照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通行采用的试验方式和评价规程,开展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耐损性和维修经济性等进行信息公示,提供消费者更全面的购车和养车信息。

国外经验大参考:车险交多少?保险指数说了算

关于保险与汽车的关系,并非简单挂钩。蓝鲸保险梳理发现,国际案例中,保险指数对消费者购买车辆、车险赔付率有很大影响。

以国际汽车维修研究理事会(RCAR组织)为例,该组织是是由保险行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一个国际性技术研究机构,其主要工作内容是,研究与机动车事故维修、安全性及培训需求相关的工程设计及方案。

“RCAR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后端推动前端改变的案例。”中国汽研副总经理万鑫铭表示。资料显示,RCAR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与汽车制造商进行对话,进而影响汽车的设计,为保险公司控制成本,最终使车辆变得更安全,降低易损性,在事故发生后维修成本更合理。

举例来说,RCAR组织制定了一个正面和尾部的低速碰撞试验,对车辆低速碰撞性能进行评级。保险公司会依据RCAR对车辆的碰撞评级确定基本保费。级别高的其保险费较高,级别低的保险费就低。安全性不好或修理费较高的车辆,即使销售价格很低,但其所交的保险费依然很高。

“未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也会起到相关作用。”万鑫铭表示。据介绍,“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将在三年后正式应用。而在此期间,将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保险大数据,结合车辆理赔金额、理赔频次等数据,进行车辆选择,自购车辆,在联合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我们希望,在未来,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每一辆车,都能纳入实验之中,推出关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