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基报晓:基子公司现“10亿+”级增资计划,私募积极备战深港通

捕捉海外配置“风口”,QDII发行热度上升;逃离举牌股,基金集体躲避“激进野蛮人。

【导读】捕捉海外配置“风口”,QDII发行热度上升;基金子公司现“10亿+”级增资计划,新规落地后将现增资潮;逃离举牌股,基金集体躲避“激进野蛮人”;10月私募基金备案量为681只,发行量仅885只;忙路演发产品,私募积极“备战”深港通。

[公募基金]

1. 捕捉海外配置“风口”,QDII发行热度上升

上周沪深300指数收于3417点,与前一周基本持平。偏股基金下跌,开放式股票基金与前一周持平;混合基金下跌0.1%,绝对收益基金下跌0.1%。被动偏股基金方面,指数型基金上涨0.1%,ETF基金与前一周持平。债券基金下跌0.3%,保本基金下跌0.2%,货币市场基金获得0.03%的收益。基金发行市场上仍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债券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仍然占据了市场较大比例,QDII基金发行热度上升。近日,全球市场在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集体拉升,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纷纷重启QDII存量额度,捕捉海外配置的“风口”,QDII基金申请数量及发行数量均有所增加。

2. 基金子公司现“10亿+”级增资计划,新规落地后将现增资潮

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出现增资潮,动辄出手数十亿元,这一情况或许也将出现在基金子公司身上。据了解,目前业内已有基金子公司出现“10亿+”级别增资计划,还有多家基金子公司的增资计划将陆续落地。另外,今年已有多家基金子公司进行了小额增资。目前基金子公司监管新规正式文本尚未落地,各公司在等待的同时,也在根据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寻找新的方向。

3. 逃离举牌股,基金集体躲避“激进野蛮人”

在愈发庞大的举牌队伍中,“激进的野蛮人”身影不时闪现,他们不仅频频举牌,而且大玩资本运作,甚至于激战管理层,使得资本市场上一场又一场的股权争夺大战不断上演,也引得投资者纷纷注目。但眼下,持有宝能系举牌的标的在基金业内正逐渐被看作一种十分“勇敢”的做法。查阅数据发现,凡涉宝能系举牌的股票,基金均组团出逃。事实上,当举牌变得更为激进,上升到股权争夺的层面,随之产生的负面效应愈发明显。业内人士认为,控制人发生变更很有可能导致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发生改变,使得部分业务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这一角度来说,基金集体出逃也不无理由。

[私募基金]

1. 10月私募基金备案量为681只,发行量仅885只

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显示,10月私募基金备案量为681只,发行量为885只,同9月相比,环比分别下降21%和27%,创下近半年新低。备案量方面,从地区上来看,上海地区最多,备案产品达到265只,占比39%;广深地区次之,备案产品共计160只,占比23%;北京地区备案产品共计89只,占比13%;其他地区备案产品共计167只,占比25%。从产品类型来看,自主发行产品呈一边倒的趋势,达到658只,占比高达97%。

2. 忙路演发产品,私募积极“备战”深港通

随着市场资金南下的趋势形成,私募基金参与港股投资的热情高涨,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行的可投资港股的私募产品有2401只,较去年总体发行量增长102.1%。对此,有私募透露,近期已经连续多天在外路演,积极筹备发行深港通的私募产品。此外还有私募表示,前期已经投资了部分港股,近期在积极关注深港通,为扩大港股投资做准备。

[每日一学]

稳健型投资者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的第一步就是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从投资者的投资类型上看,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即谨慎型投资者、稳健型投资者、平衡型投资者、进取型投资者、激进型投资者。谨慎型投资者本能地抗拒风险,追求稳定的回报,以保护本金不受损失为前提。稳健型投资者承受的风险能力有限,希望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基础上,投资能带来增值收入、获取一定的收益。平衡型投资者渴望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又不愿意承受较大的风险,宁愿选择收益增长缓慢又稳定的理财品种。进取型投资者专注于投资的长期增值,敢于冒险但又会给自己留后路。激进型投资者高度追求资金的增值,常常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风险较高的品种。

因此,投资者在投身理财市场中,首先要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属于哪一类型的投资者。然后,再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资产配置方案。以下以一个家庭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李先生,34岁,职业经理人。李太太,29岁,职业会计。女儿,2岁。目前李先生和李太太每月收入结余全部做定期存款,除基本保障外,夫妇二人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近期准备贷款购买商品住宅一套。在风险偏好上,两人均属于稳健型投资者。

理财分析师认为,李先生家庭资产配置的最大问题是金融投资占比太低,资产流动性较差。家庭也缺乏足够的保障,对于“双支柱”家庭来说,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理财分析师建议:一是,家庭备足一定的流动资金应对短期资金需求。李先生可将家庭资产的30%分别配置存款、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产品,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基础上尽量获取较高的收益;二是,投入家庭可投资资产的15%购买商业保险以弥补家庭的风险缺口,险种以重疾险和两全险为主;三是,在购房贷款方面,量入为出,每年还款额度不应超过家庭可投资资产的30%,以避免压力过大;四是,提前为孩子的未来教育费用做准备,可将家庭可投资资产的20%配置在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债券型基金上;五是,可考虑适当进行风险更高的证券投资,但额度以不超过家庭可投资资产的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