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饥不择食,委外资金催生行业虚假繁荣

委外资金的大量涌入,催生了公募的虚假繁荣。可以预料到风险,但饥不择食的人仍旧在铤而走险。

蓝鲸基金11月8日文: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无论是在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上都出现大幅增加,委外资金的推动是主要原因。表面看,委外既可以解决银行资产配置问题,也有助于拉动公募规模,形成双赢的局面。然而,目前委外定制产品呈现同质化严重现象,同时暗含流动性风险。

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为91只,而去年同期新发债券型基金9只。此外,三季度债券型基金规模上涨3087.99亿份,相较于去年同期1287.92亿份的增长规模上涨幅度超一倍。

而今年前三季度疑似有141只委外基金成立,占基金发行总数663只的21.27%。委外定制基金规模之所以会大幅增长,是因为对银行和公募基金都为有利。从银行角度来看,银行资金需要专业的公募投资机构来获取更高收益;从基金公司角度来说,在当前股市低迷的行情下,银行等机构委外资金的加入能够扩大规模,为基金公司增厚利润。

事实上,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一些公司已开始制定明年的发行计划,有公司预计发行基金50~60只,仍以机构定制为主。

然而委外资金大量涌入公募,机构定制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来过多的资金涌入债券市场,会摊薄市场平均收益水平;二来定制化产品期限较长,一旦发生巨额赎回,易引发流动性风险。而表外理财业务如果纳入广义信贷统计考核会使银行委外资金收缩,对于依赖委外资金实现规模迅速崛起的公募基金实属不利。

另一方面,委外资金的流入也使得部分中小基金的发行方向出现变化。目前委外资金多是选择银行系基金公司和非银行系的大型基金公司,想要进入银行白名单,资金方会对各家基金公司的资金管理规模、历史业绩、风险调整后收益和研究能力等方面打分,综合得分高的公司才予以考虑,而产品线是否完整,也被一些银行列入了考虑范围之内。

因而对某些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想要吸引委外资金,就必须尽快完善自身产品线,而由于发起式基金的成立门槛比普通基金要低,发行发起式基金便成为了完善产品线的快速通道。但同时,目前发起式基金有半数规模都低于2亿元,已成为清盘风险较高的一类产品。

在此背景下,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建议,委外定制基金可在产品名称中加上“委外”或“定制”两字,以便于识别和区分。同时,也没必要虚假地凑齐200户。由于委外定制基金,未来必定是整进整出,作为债券基金,面对留下的零头资金,根本无法有效运作,对于这些僵尸基金,可以事先设定好清盘机制。另外,既然是委外定制基金,就别开放申购赎回,都封闭运作,更何况封闭运作还有利于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