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黄威:只做到“好”的企业都会死 | 蓝鲸访谈

立思辰集团副总裁兼立思辰教育CEO对蓝鲸教育讲述了教育上市公司的投资逻辑以及教育行业的现状和未来。

今年以来,立思辰先后全资收购了留学360、专注高考升学咨询的百年英才,以及在线学习平台跨学网。一系列“买买买”的动作让人颇为好奇,身为中国创业板首批企业之一,这家由办公信息系统服务外包起家的公司究竟要在教育领域下怎样的一盘棋?

黄威,这位外企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作为立思辰集团副总裁兼立思辰教育CEO,在他阳光明媚的办公室里,黄威和蓝鲸教育侃侃而谈,谈到了教育上市公司的投资逻辑以及教育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教育投资热缘由

近两年来,教育消费升级等一系列利好吸引了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布局教育领域,或并购教育资产,或设立教育产业投资基金。立思辰也不例外,从2012年开始正式转型,成为信息安全+教育双主业公司。

谈及转型教育缘由,黄威认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转型进入教育这个问题上,立思辰创始人在企业文化、资源、市场空间等多个领域做了深入思考。新业务是否和企业文化匹配,新进市场的想象空间,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教育的独特发展规律意味着不是每一家企业都适合做教育。教育和资本之间的独特关系,也是教育行业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教育行业具有逆周期特性促使教育在近期得到资本更多的关注。

做教育一定要敬畏规律

回顾自己投身教育17年的经历,黄威表示,做教育一定要敬畏规律。

那么,何为教育的规律?

1.教育是单向流动的

“教育并不等同于学习,学习是人的天性,教育则是人学习的历程,从0开始、由生至死。” 在解释教育本性时,黄威说,“教育虽然贯穿人的一生,但在高等教育之前,具有很强的单向流动性。”
 

人一生的学习旅程表

人一生的学习旅程表培生和Chegg的工作经历让黄威认识到,教育需要配合人的成长、教育解决的是学习和学生的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并进行规划。“没有人在上完大学之后,回头再接受幼儿园的教育”, 黄威这样解释,只有终身教育或者继续教育,即18岁之后所接受的教育,会进行循环。这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和医疗一样,属于大消费行业的教育拥有多个不同的子行业或者叫子赛道。对于教育类企业来说,教育大的市场就是K12领域。” 黄威解释为何K12领域几乎人满为患时说,“K12的市场结合到学生最实际的升学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出国留学等。因此相较其他几个阶段而言, K12是市场利润最大的。它同样也关系到出国留学后续职业教育的用户忠实度。”

黄威预计将来中国前十名的教育上市公司,最后的业务其实都是相像的。“一家上市公司切入教育后,发展一段时间会围绕学生的需求,延伸业务。除了原有教育业务外,搭建一些学习业务、升学业务、课外辅导业务等,一切都是为了留住学生,延长学生在体系内的留存时段”黄威说。

2. 全球的K12都是为了应试教育

“一个家庭为孩子做的一切教育规划,就是为了他们将来能够升入更好的大学获得更好的教育机遇和发展机遇。不论是在国内或者去国外更好的学校!真相往往是残酷的,但必须接受!。”黄威直言不讳,“所以,K12就是为了升学,全球的K12都是应试教育。”

浸淫教育行业多年的他并不认可对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提法。“根本不存在所谓有些教育是素质教育有些不是,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的核心素质。”黄威说。

他坦言,应试教育驱动了市场的发展,因为应试教育最普及、最高效、最公平的教育方式。从K12来看,虽然全球应试教育考的内容不一样,考的方式不一样,但是从市场特点来看,都是应试教育。

民办教育是对公立教育的补充

近期《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备受关注。黄威说,“这个是好事,某种意义上来讲,会促进我们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对公立教育一个巨大的补充”。

黄威认为,民办教育是教育多样性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随着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的提升,教育消费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教育。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着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当民办教育和公立教育结合,可以提高教育的供给和质量,从而推动教育更为均衡的发展。同时民办教育的发展给政府减轻了负担,政府应该可以重点抓供给和质量,确保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黄威说。

国内外教育企业的差异

黄威大半的职业生涯在外企度过,这让他对国内外教育企业的异同稔熟于胸。

“改革开放后,外企的管理理念、运营思路、产品和技术都给了国内企业极大的启发。”黄威说,他个人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过程。

“现在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一定程度上好于大型跨国外企。尤其是中国教育企业,不怕错、敢于尝试。这点在一些大型跨国教育集团身上很难体现,因为决策路径过长。”

黄威补充说,“现在中国的教育企业基本具备了互联网带来的高时效性特点,决策路径短、反应快速度。而一些大型的跨国教育集团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反应速度慢在高速变革的互联网时代是会被淘汰的。”

虽然教育是一个传承千年的行业,但是黄威认为,不断发展的科技赋予了这个行业新的时代特征。当前来看,教育是高度全球化、同时又高度本土化的行业。“资本、技术、人才、内容的流动,全球化特点越来越清晰,同时本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黄威在解释为何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不矛盾时,仍略显遗憾,“国外教育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中国的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教育市场,却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拥有全球化的布局。但是我相信中国教育企业一定会走出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教育这样一个古老的行业,所有人会了解教育的规律,有的人尊重了,有些人不尊重。中国的教育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中又领来了“VR元年,”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规律,如何不被浪“拍死”?

作为硅谷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的忠实粉丝,黄威认为,只做到“好”的企业都会死。“像诺基亚是好企业,但是死了。”黄威解释说,“所以教育企业要从一般做到好,从好再到卓越,只有卓越的企业才活得久。教育企业如何做到卓越?除了要依靠自身的创新和变革,还需要人的激励和推动。从好到卓越的过程和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都需要时间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