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蓝鲸财经记者训练营】行业专家揭秘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消费

【干货 | 蓝鲸财经记者训练营】行业专家揭秘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消费

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金融行业大事频出,一些网络平台的无序借贷导致诸多纠纷,互联网金融如何规范化发展也引发业界思考。

事实上,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而随着国家积极推进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政府扶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纷纷转型消费金融领域,普惠金融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甚至成为了许多家庭管理资产的手段之一,财富管理不再为高净值人群所专有。

消费金融市场为什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这片待开发的蓝海中有哪些风险?又应该配套怎样的监管措施?藉此,由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主办、平安普惠鼎力支持的《蓝鲸财经记者训练营》,汇聚相关行业顶尖专家,深度剖析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金融转型升级。

本次训练营特别邀请了有着20年的金融服务执行及管理经验的平安普惠副总裁倪荣庆,来从行业实操层面发表对消费金融的独到见解。

同时训练营嘉宾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杨东;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麦控股创始合伙人黄才华;主持人由零壹财经内容总监雷群涛担任。

向消费金融转型的原因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平台对资源的争夺已不仅仅满足于流量、用户等资金端,对平台核心竞争力——优质资产的需求,正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关注的热点。

在此需求推动下,互金平台开始着手转型,多种方式扩大资产端来源,消费金融成为互金平台争夺的资产圣地。

此外,国家宏观政策也深深地影响着互金行业的发展。杨东教授就表示,事实上,消费金融与供给侧改革密不可分。

他认为,供给侧改革这个话题最近一直很热,而供给侧改革无非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要提供好的商品、要提供好的服务。“不能怪老百姓去日本买日货,因为我们没有生产出足够好的东西。”

第二方面,要有钱去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时候就需要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而消费金融服务在这里是核心”,杨东说。

所以不论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大力整治,还是对消费金融的提倡和鼓励,都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密不可分。

对此,倪荣庆进一步阐释:“比如年轻人买房,可通过房贷的形式解决他的消费需求,这也正是现在最典型的一种情况。再有就是针对买房后的装修需求,除了银行以外,还有很多平台和各种各样的提供商提供装修贷款。甚至拍婚纱照或购买一些结婚制品的时候一旦发现现金有所短缺,就可以通过手机可以实现贷款,贷款金额可以从几千到几万乃至几十万元。”

可见,消费金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各个场景和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很强的可延伸性。

而对于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倪荣庆认为,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社会,低储蓄,高负债,而中国正好相反。如果将房贷这部分去掉,中国在消费市场中的GDP占比仍然较低,但这也正预示了增长潜力巨大。

闭环+开环的模式

事实上,目前消费金融形成了两大主流形态,一个是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传统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另外一类是以电商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业务。

而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来说,其发展路径并不是孤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电商的成长路径密不可分。那么互联网金融平台做消费金融相对于电商做消费金融,有什么区别和优势呢?

杨东谈到,电商有上下游自营的业务优势,同时电商也可以充分利用他对消费者数据的把握。“比如京东白条,从内部审核、到监管数额、到费用,包括分期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这样的模式,应该说分期服务的费率还是非常科学的。”

倪荣庆则表示:“电商大部分是做闭环类的客群,而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多地是闭环+开环的。”

所谓的闭环是指,一个用户在网络上有大量的上网痕迹,或者说是基于消费平台的消费。

因此,倪荣庆提到:“消费次数、用何种方式付款、送货地址有没有变化等,都涉及到一个人生活的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是金融评价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除了消费,有的互联网公司还掌握某些用户的社交信息,投资理财信息、红包信息,然后把这类非金融数据做成金融模型数据,以便作为信用的决策。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信贷或者小额贷款信贷,更多的是用IPC技术。即信贷员要依靠对客户的访谈、实地调研、填一些表格来作出决策。

“这种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就很不太适用,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受地域限制。” 倪荣庆说。

而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由于技术的革新,比如通过不断的抽样调查,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9.5%,再加上GPS的定位技术等基于其他方面留下的网络指纹,都大大提高了信用决策的便捷程度。

因此,倪荣庆总结到:“在大数据风控里面有一句话,你可以期间某一个人,但是你很难欺骗所有人;你可能在某一个时间骗人,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骗人。”

具体到平安普惠,倪荣庆说,公司的定向和目标首先就是“普”字,就是让更多的人、每一个人、绝大多数人享受到金融服务;“惠”的意思就是很方便、很实惠的得到金融服务。具体来讲,我们有着专业的服务、审慎的风险、创新的态度。

产品设计对风控的重要性

尽管消费金融的发展空间广阔,但对于金融发展的安全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命题。外部的信用环境、法规制定、支付安全等,均对消费金融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在谈到大家都关心的风控问题时,倪荣庆说,近期很多P2P公司出了问题,但绝大多数问题企业是伪P2P公司,而真正的那些P2P公司其实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尝试和贡献,特别是在资金来源方面,他们不像银行那样在业务层面有相对严格的限制。“但现在的问题是,P2P公司发展太快,大家的风控水平品质差别很大。”

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麦控股创始合伙人黄才华认为,包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以及通过大数据去筛选出一些信用等级高、有偿付能力的人作为消费金融服务的客户,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此外,黄才华谈到:“还应该有对客户群体的甄别,比如一些金融、律师、公务员、医生、大学教授等职业群体,相对来讲他们违约的风险是比较低的,如果我违约,我的诚信就不行了,会影响我的职业。因此,群体细分这方面可以是很好的一个风控点。”

同时,他认为也要做好相关的产品结构设计,如P2P或众筹,“一个产品推出来,什么样的架构能够让这些本身有偿付能力的人愿意去偿付,甚至让没有偿付能力的也愿意想办法去偿付,从主观和客观上让他及时的分期偿付。”

可见,产品结构设计也是风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条件

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时候,怎么能购帮助消费金融公司有更多的融资渠道,以便扩大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也成为了本次活动中专家讨论的话题。

杨东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有更大的规模才能有更多的数据,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单纯做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规模恐怕做不大,所以必须给消费金融公司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这里面就涉及到监管的改革问题,由于只有银行才能够进行融资,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够向公众吸收存款,所以只能是通过发行债券或者是AB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

“但这个是需要金融牌照的。在没有金融牌照的情况之下,能不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运作呢?能不能搞P2P呢?严格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杨东最后补充说到。

蓝鲸财经记者训练营,是以当期财经热点事件为切入点,邀请财会、法务等领域专家对财经记者进行培训,旨在提高财经记者的综合素质。蓝鲸传媒的宗旨是为记者服务,因此训练营对财经记者全程免费。首期开营后,蓝鲸财经记者新闻实战训练营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训练营第12期的活动移师上海,将就“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等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权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