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视频总监:光炫技,VR就毁了

这个时代想要掩盖真实,已经没有那么多戏法可以变了。我们有更多的角度,可以让真相表露无疑。媒体+VR是为了让真实更真实。但现在不在少数的人盲目去尝新,往往随意报个题随意拍下。

编者按:这个时代想要掩盖真实,已经没有那么多戏法可以变了。我们有更多的角度,可以让真相表露无疑。媒体+VR是为了让真实更真实。但现在不在少数的人盲目去尝新,找一家VR公司合作一下、报个题,随意拍摄就发布了。有的媒体会用VR来拍摄一些会议现场,这跟全景照片有什么区别呢?到底有什么好看呢?

无论你是期待还是反感,所谓“VR元年”的预言,已在现实中汹涌上演。

迷象丛生中,炙手可热的VR(虚拟现实)技术,如何从“虚”概念落到“实”产品?媒体+VR,能否颠覆人类接受信息的已有模式?

近日,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走进财新传媒,独家对话视频部总监邱嘉秋。作为国内媒体中较早一批“尝鲜者”,财新传媒在移动新闻直播、VR新闻纪实等领域进行了多项实验,推出了一系列VR新闻报道、VR直播和VR纪录片。其中,《山村里的幼儿园》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VR纪录片。该片在第四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布,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及全球各国教育部长等嘉宾与会观看。这也是财新传媒与联合国千年计划、中国发展基金会共同合作的VR作品。

VR不是“新”技术

上海观察:财新传媒的VR全面实践始于2015年初,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节点?

邱嘉秋:VR并不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技术,在西方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在国内,VR其实早有应用,比如用于博物馆导览;以及电视游戏。

一年多前,用于VR拍摄和终端播放设备的价格下降到内容创作机构及消费者可以接受了。当时我们就研究讨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机会。所以从2015年初开始,在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的决策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研与实验。

上海观察:更多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

邱嘉秋:没错,市场代表源动力。我们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主的媒体机构,更需要对市场和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

财新视频主要有新闻、节目、纪录片、VR、直播5条产品线。VR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有时也会和其他产品线交融。

上海观察:不同的产品线,对人员和时间成本的要求有什么区别?

邱嘉秋:我们称为“两端化发展”。一方面,短新闻强调时效性,要快速出短视频甚至直播,这个不光是视频部的同事,整个编辑部都在一起配合,例如两会期间,许多优秀的文字记者成为融合化记者,做到整体对接。一些突发新闻,我们的记者带着摄像机、便携式全景一体机和电脑,采集、拍摄、粗剪,在新闻现场就解决大部分工作内容。

另一方面,像纪录片或其他策划性较强的视频产品,强调浸入式的体验,对作品的要求更高,制作起来就会比较慢。另外,除了自己的团队,我们也会酌情请一些专业公司解决部分技术问题,还有外部的顾问团队。

这个时代没法“吃老本”

上海观察:财新视频部的人员构成怎么样?

邱嘉秋:在视频部,小伙伴们主要是新闻和影视两种专业背景。我们会比较偏爱交叉学科背景,既懂镜头语言又懂新闻当然是最理想的。

从经验上来看,传统新闻媒体的历练非常可贵,它会使你的思维更为开阔。财新视频团队近三十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对年轻人来说,经验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我们更看重的是你能否对新事物保持很强的接受度,并且有自我更新的意愿和能力。现在这个年代,已经没法“吃老本”了。

上海观察:从现有实践看,VR产品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邱嘉秋:前期的投入。我们开选题会,一个题目磨上几星期是很常见的,像《山村里的幼儿园》,确定拍贵州山区留守儿童这个选题,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月。

上海观察:好选题的标准是什么?

邱嘉秋:首先一定要具备很高的新闻价值,其次会注重事件背后的意义、资源匹配的可操作性,且须符合财新一贯的专业判断。更关键的一点是,尽量符合VR的特性,如果不适合用VR表现,再好的题目都不做。

上海观察: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选题适合采用VR报道?

邱嘉秋:一类是大场面的环境或灾难类突发报道,比如财新做过的深圳山体垮塌事故、尼泊尔地震等。还有一类感染力比较强的焦点话题,比如春运。此外,有些娱乐类的内容也适合用VR呈现,比如明星走红毯等较有冲击力的场景,美联社对此已有一些尝试。

VR一火,不在少数的人盲目去尝新,找一家VR公司合作一下、报个题,随意拍摄就发布了。举个例子,有的媒体会用VR来拍摄一些会议现场,这跟全景照片有什么区别呢?到底有什么好看呢?

“富媒体”不能“虚胖”

上海观察:对视频产品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内容本身。

邱嘉秋:对。一夜之间,似乎大家都在做VR。我觉得技术在探索阶段,可以有无限次的实验,但如果要作为一个正式的作品发出来,难道不需要经过质量的检验吗?有些题材根本不适合VR,没有内容,光炫技,VR就毁了。

上海观察:这对内容生产者,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邱嘉秋:VR被认为是“线性富媒体”。“时间相对富裕的人,更有资格享受富媒体”,不完全是一句玩笑话。以我自己为例,看视频对我而言太过奢侈了,如果能选择文字或图片这种我更易于控制阅读速度的媒介,我是不会选择视频或音频的。

VR比视频更复杂,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来接收信息,那么好,这就需要更优质的作品来满足需求,提升感染力、给人以充分享受。VR给了我们无限的机会。对一个内容创造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时代。

上海观察:“富媒体”如何不“虚胖”?

邱嘉秋:除了内容生产,眼下的VR产业生态,的确还存在不少误区。首先,资本是过热的,财务性投资多,战略性投资少。或者说不理性的战略性投资也存在。

其次,有人把他人的技术倒腾倒腾,就成了“自主研发”,有侵权嫌疑。有些设备比较粗糙,漏洞较多,价格却也不菲。从整体产业链来看,连我们做内容的人都在做技术的研发,可见目前的技术并不能满足生产环节的需要。

上海观察:健康的VR产业链,需要哪些改变?

邱嘉秋:希望做技术或内容的公司,更专注研发和创作,而不是只重视营销。现在营销的噱头太多了,弄不好会损失第一批用户。假如用户感觉“VR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我知道了,下次不买了”,以后就很难再让他们回来。

现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交集太少了,都在各自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我们认为差不多到时候了。期望VR产业链的各方能够坐下来对话,先从受众需求入手;另外还得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大家多一些共识和交流,把产品做好,把行业做好。

媒体+VR=让真实更真实

上海观察:你认为媒体+VR,将产生怎样的可能?

邱嘉秋:让真实更真实。媒体的使命是不断逼近真实,VR本身也是一个追求真实的技术,两者相结合,让我们不仅有机会观察真实,还能参与到真实的进程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世界。

这个时代想要掩盖真实,已经没有那么多戏法可以变了。我们有更多的角度,可以让真相表露无疑。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观察》)